兵蛋子可是直接的戰鬥力,他們怕啊。一個月前天鎮外圍的幾道防線上的數百偽軍那可是血淋淋的教訓,一刀斃命絕不留活口,事後打掃戰場收屍的偽軍看到石佛寺和瓦窯口兩道防線裡的日偽軍那個慘樣直接便被嚇尿
仔細看了看,沒發現什麼致命的漏洞後,韓雲華立即給各路指揮官發報,命令他們務必要將對手拖上個十天半個月,為冀東大捷創造機會。同時韓雲華又給陳大師長髮了一封長長的電報,命令獨立77師、獨八旅、機械化旅、炮兵旅將預計原定的戰線直接推進到遷西、遷安、盧龍一帶。
出乎所有人的預料的是,韓雲華還讓陳大師長準備一支精悍的小部隊潛伏到沿海一帶有緊急任務需要完成,韓雲華既沒有說這隻小部隊需要多少人,更沒有說是什麼時間出發,反正是讓陳大師長自己意會去。為了彌補東進縱隊兵力不足的問題,韓雲華命令李大勇以及包森所部直接劃歸陳大師長指揮,同時又將葉保國率領的總預備隊前往冀東增援陳大師長,這樣一來陳大師長手裡就掌握了一個師另三個旅另六個團另一個支隊(李定國)另一個遊擊總隊(包森),總兵力達到了六萬五千多人。而冀東的日偽軍說上大天了也就四萬多人,而且有戰鬥力的也就是第二師團的一萬多人,剩下的全都是土雞瓦狗。再加上四岔口攻防戰第二師團吃了大虧,損失了將近五千精銳,雖然撤回去的部隊還有將近四千人,並非是安井藤治中將上報到華北方面軍司令部的兩千人,但是真正能拿槍戰鬥的也就是兩千人左右,在這方面安井藤治中將倒是沒有騙彬山元大將。所以到目前為止整個冀東地區有戰鬥力,能給韓雲華所部造成致命威脅的部隊只剩下五千人左右。
出於對戰局的錯誤分析,華北方面軍將主力用在了圍殲韓雲華所部的南線戰場,而對於日軍至關重要的冀東戰場卻沒有派遣一兵一卒的援兵。用彬山元大將的話說:“第二師團乃是帝國最精銳的陸軍,以一當十那是瞎說,但是以一敵三還是沒問題的。再加上冀東地區還有第四師團的一萬多人,憲兵隊的兩千多人以及皇協軍的三十一個團,對付支那區區兩萬人根本就不成問題。如果全殲不了這支“入侵”的支那軍隊,安井藤治就應該主動回家哄孩子去………”
當日軍冀東的兵力部署以及防禦情況上報到韓雲華所在的陽原前線的時候,韓雲華就知道這一仗已經沒有什麼懸念了,就看陳大師長能不能抓住機會盡量擴大戰果了。在機械化部隊的滾滾鐵流下,韓雲華不認為冀東的日偽軍能堅持幾天。雖然韓雲華所部的機械化旅由於缺少彈藥以及汽油訓練不足,但是機械化旅的戰士可是韓雲華由原來的兩個學兵團以及全軍所有有文化的年輕人組成的,部隊不但有朝氣,而學習接受能力極強。韓雲華為了打造出一支精銳的裝甲力量,特意抽出了三個多月的時間指揮訓練機械化旅。由於獨八旅和機械化旅都是駐防在包頭,所以獨八旅也佔了光,成了韓雲華訓練步坦配合訓練中的步兵,這也是這次讓獨八旅同機械化旅以及炮兵旅一起行動的主要原因。
以機械化旅所學習到的戰術在這個時代絕對是巔峰戰術,就算是遇上日軍的機械化部隊也能在很短時間內結束戰鬥的。在韓雲華看來。小鬼子雖然在張鼓峰吃了一點小虧,但是在諾門坎戰鬥之前,沒見識過真正的鋼鐵洪流之前,日軍是不會意識到什麼才是真正的現代鋼鐵戰爭。
想到這裡,韓雲華又不禁想到了幾個月前的張鼓峰衝突。為什麼要在這裡提到張鼓峰呢,其實日蘇之間的衝突由來已久,從一開始的因在華利益的衝突,再到兩國之間戰略之間的衝突,長達半個世紀的敵視,已經讓兩個固執的國家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雖然現在蘇聯已經被稱作紅色蘇聯,但是老毛子那種霸道的作法同沙俄一樣為人所不齒,列寧早就表示過蘇聯不是一個侵略性國家,所有侵佔的外國領土都會歸還其主權國,包括侵佔中國的大片領土。但是斯大林上臺執政後便一切都變了卦,列寧時期制定的相關政策被丟棄的一乾二淨,因此韓雲華對現在的蘇聯的厭惡不亞於對日軍的痛恨。不過張鼓峰蘇軍對日軍的作戰卻大大啟發韓雲華,致使韓雲華早早產生了在冀東來一場中國版的張鼓峰戰鬥。
張鼓峰是朝鮮、蘇聯和中國交界處有一個一般地圖上找不到的地方,從朝鮮羅津至吉林琿春的鐵路從山下經過。這裡原來是中國的領土,但是沙俄與清政府在1858年簽署的《中俄瑗琿條約》把這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強行從中國割了出去。從朝鮮隔圖們江與蘇聯接壤處有一座小山,叫張鼓峰中俄瑗琿條約》,此處為兩國國界,但無標樁,界線不明。蘇聯稱其為哈桑湖,它是從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