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3 / 4)

小說:建隋大業 作者:吻火

當然樂得借勢,如此倒是苦了陳頊。

北伐數月,陳頊不但寸功未立,反而損耗錢糧無數。眼看著就要攻克合州,撕破北齊防線,司馬復卻突然跳將出來,短短兩個月竟然奪了自己超過六分之一的土地,陳頊恨不得啖其肉,飲其血。

最讓陳頊苦惱的事情遠不止如此,全天下的江湖人聚集陳國,這可不是好事情。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這句話聽起來很霸氣,但也反映出江湖人行事無所顧忌,更是輕視生命,恣意妄為。一言不合就要拔刀相向,這給各地的治安帶來了極大的麻煩。

司馬復的謀反作亂,江湖人的恣意妄為都已經讓陳頊焦頭爛額,偏偏北方的高長恭也不安生。也許是對陳國連續兩次的北伐憤怒,抑或者是因為得不到朝廷的信任而鬱悶,總之高長恭是受了刺激,在陳頊忙著與司馬復排兵佈陣,你死我活之際,高長恭卻自淮州出兵,奔襲涇州石樑城。

雖然吳明徹早有預料,陳國靠近北齊的北方邊陲城池也都做足了準備,但高長恭卻恁的無恥。他並沒有率領十萬淮州軍傾巢南下,強攻石樑城,反而是率領兩千黑甲騎兵如蝗蟲一般在涇州境內神出鬼沒,劫掠過往商旅,最主要的卻是襲擊石樑城的補給線。

陳國地處南方,多是江河湖泊沼澤等地,並不擅長馬戰,出產的馬匹也多是駑馬,拉車送貨尚可,沙場征戰卻是遠遠不夠。而高長恭所率領的騎兵卻是來自草原的高頭大馬,騎手配備射程強勁,殺傷力巨大的長弓勁弩,採用游擊戰術,忽而來去,直將陳*軍打得苦不堪言。

陳國南方戰事正酣,無暇北顧,不得已,涇州不得不實行堅壁清野的計劃。但如此一來,可苦了老百姓。眼看秋收在望,老百姓安能白白放棄田地裡的黃澄澄的糧食。但在官老爺凌厲的目光和鋼刀下,他們只得呼天搶地進了城,心中卻是怨念叢生,有對高長恭的,更有對陳國的。對百姓來講,誰當皇帝,誰打勝仗都不要緊,要緊的是耕者有其田,家裡有餘糧。

就在陳頊為了司馬復和高長恭寢食不安,心力交瘁時,北方的老鄰居卻突然傳來了一則好訊息。聽到這訊息,陳頊連皇上的威嚴都顧不上保持,竟然高興得手舞足蹈,說起高緯的名諱時都帶著股子親密味道,如同知交老友一般。

韓長鸞,穆提婆,高阿那肱是為北齊三貴,以陸令萱為核心的小集體可以說是北齊最大的禍根。唇亡齒寒,四人的關係卻是更親密一些。

雖然沒有實際證據表明韓長鸞謀反,但他曾今的確拿到過《長生訣》,這對高緯來說可不是好現象。

如今韓長鸞失勢,高阿那肱被髮配濟州平叛,三貴勢力自然大損,儘管有陸令萱和馮淑妃馮小憐在宮中幫襯,但三貴卻也是大不如前。官場之中,向來是人走茶涼,原先那些依附三貴的官吏頓時見到了曙光,一個個蠢蠢欲動,對高緯極盡諂媚討好,不少人也得了機會,升官發財不在話下。

韓長鸞倒臺,高阿那肱遠走,北齊百姓本想奔走相告,高聲歡呼,但他們卻悲哀的發現,高緯一如既往地奢靡暴虐,朝中的官員依舊尸位素餐,與韓長鸞之流並無兩樣,若要仔細尋找異處,也許只是名字不同,方式不同罷。

三貴焉能允許自己權勢旁落,在他們百般地努力下,當然也有馮淑妃的相助,高緯終於同意了他們的懇求。

九月二十七日,北齊皇帝高緯下令,著令隋王高長恭暫緩南下收復失地,將之交給合州刺史王琳和揚州刺史盧潛。而高長恭的任務則是率領淮州軍北上,充當先鋒將,配合高阿那肱兩面夾擊,一舉平復叛賊高鑫。

陳國的情勢高緯雖然不甚清楚,但他卻知道陳國目前無力北伐。對於高長恭,高緯時刻都不敢放鬆警惕。

數月前,因為齊魯之地突然一發不可收拾,陳*軍又咄咄逼人,高思好氣勢洶洶,鄴城危機,高緯迫不得已增加了高長恭的權利,讓他幫自己處理混亂的局面。如今高思好已滅,北周又刻意示好,陳國自顧不暇,高長恭威脅論自然成了高緯首要解決的問題。

雖然北齊的能臣武將被高緯殺了不少,但也不是無人可用。之所以讓高長恭平叛,高緯和三貴也算是深思熟慮。

高綽雖然不是能征慣戰的驍將,但他麾下的十八萬人馬卻不是擺設。然而高鑫叛軍卻輕而易舉將之覆亡,那高鑫的實力該有多強大。

高緯讓高長恭平叛,自然沒存好心,他巴不得高長恭和高鑫兩敗俱傷,自己好漁翁得利。

至於高阿那肱會不會從此擁兵自重,威脅到自己的皇位,關於這個問題,高緯絲毫不擔心。三貴之所以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