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3 / 4)

民用的。

此刻的黃珍接過蔡吉的官印認真查驗過後,便回頭向身後的幾個胥吏吩咐道:“去,將賬冊搬來。”

黃珍的這個“搬”字用在漢朝的賬冊上可是一點都不誇張。卻見不多時,那幾個胥吏便肩扛手抬著將一捆捆竹簡搬到了大廳中央。蔡吉粗莫估算了一下,這麼一堆竹簡少說也要有幾百卷。要知道一本《論語》全文共有11705個字,大約也就相當於後世對開報紙一個版面的容量。可記錄到竹簡上卻要近三十卷竹簡才行。更毋庸說是一郡之地的賬目了。

可管統對此卻絲毫不以為意,只見他起身走到竹簡堆前,接連拿起了幾卷竹簡展開掃了一眼後,不禁皺起了眉頭向黃珍大喝道:“此乃流水賬,非郡上計簿!”

“眼下秋收未過,各縣尚未上交賬目,郡裡自也無法做郡上計簿。”黃珍擺出一副不屑於門外漢多做解釋的表情回答道。

管統與黃珍所言的“上計簿”乃是由郡國向朝廷呈報的財務收支簿,可以說是中國“會計報告”的起源。不過眼下漢庭早已失去了對各個郡國的實際控制,故就算低下的縣衙交齊了賬目,黃珍等人也不見得會去做郡上計簿。

可對管統來說要他一卷一卷地對照面前這堆流水帳實在是項破費精力的大工程。於是這會兒的他又不甘心地追問道:“那太守府的上計簿總該有吧。”

哪知黃珍卻瞥了管統一眼,捻鬚冷笑道,“管郡承既然口口聲聲說要查賬,怎能光看上計簿。須將賬目一筆筆細細查驗,方能算是查賬。”

管統見黃珍一幅袖手看好戲的模樣,當即就犯起了牛脾氣,將手中的竹簡一甩道,“好!那管某今日就在這堂上將賬目好好查驗一番。張普、李獲,這堆竹簡就交由汝二人來處理。”

“喏。”從管統身後走出了兩個中年文士雙雙抱拳領命道。

蔡吉定睛一瞧其中一人正是那日來講武堂應聘的張姓胥吏。遙想此人那日在書房內的表現,蔡吉不禁有些為管統擔憂起來。須知蔡吉之所以在掌握了兵權之後,仍對府內的財政事宜謹慎處之,就是因為手頭缺少可以處理政務的文士。哪怕她現下能以武力逼迫黃珍等人為其效命。可這些胥吏都是老油條了,萬一他們在關鍵時刻給她使個什麼絆子,那可不是鬧著玩的。因此蔡吉情願另起爐灶私設小金庫,也不願貿然插手郡府的財政。

不過管統手下的那兩個文士卻絲毫不理會眾人投來的異樣目光。只見他二人不緊不慢地拿出筆墨,擺好算板,然後仔細地將所需的賬冊從那一堆竹簡中一一挑揀出來。不一會的功夫,大廳內就響起了算板清脆的撞擊聲。

所謂算板就是將7個算珠串成一組,一組組排列好,放入框內,然後迅速撥動算珠進行計算。其原理其實與後世的算盤沒兩樣。只不過,漢朝的算板是中梁以上一珠當五,中梁以下各珠當一,故其演算法與後世略有不同。因此說東漢人算術差那是貽笑大方之事。殊不知用慣了計算器的現代人真要古代,心算還不一定算得過東漢人。

至少蔡吉本人就沒學過珠算,因此這會兒的她眼瞅著兩人熟練地撥弄算珠,亦不得不在心中承認管統這次確實是有備而來的。不過蔡吉不會打算盤,不代表她今日就只能在一旁袖手旁觀。卻見此時她赫然擺出一副看熱鬧的模樣,信步來到竹簡堆前,隨手拿起了一卷賬冊展了開來。

由於蔡吉上一世在銀行工作多年,雖不是正兒八經的財會出身,但這方面的知識還是頗為豐富的。故而此刻她只看了一卷賬冊,便知東漢官廳所運用的會計記錄方法,乃是以“入、出”作為會計記錄符號的單式記錄法。每筆經濟事項在會計賬簿中所處位置,以經濟事項發生時間的先後為序,收入事項與付出事項一筆一筆混合交叉登入。到一定時間將全部收入事項數額匯總,抵減全部付出事項的匯總數額,結算出餘額,因此說其是流水賬一點都不為過。而為了便於計算最終結果,在匯總計算之前,每隔一段時間需分別“入”與“出”,對有關事項進行小計。並以“入-出=餘”作為結算的基本公式,故後世稱其為“三柱結演算法”,是一種比較簡單的單式記賬法。

然而就是因為東漢的記賬方式簡單,故其專案極其繁瑣,想要理清各項收支是否平衡須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才行。因此照蔡吉的估算管統的兩個手下想要在半天之內算完這一大堆竹簡,乃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眾人也不可能一直乾坐在這裡陪他兩從天亮算到天黑,再從天黑算到天亮。於是蔡吉回頭向管統提醒道:“管郡承,如此多的賬冊,怕是一天算不完啊。”

“今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