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1 / 4)

“趙將軍何出此言。僅峽谷一戰而言,趙將軍對公孫瓚已仁至義盡。趙將軍又何苦為了個已死之人放棄前途。”蔡吉說到這裡,忽然話鋒一轉意味深長地問道,“還是說趙將軍尚有未了卻之事?”

蔡吉這一問猶如鼓槌一般,狠狠捶了一記趙雲的心頭。難道小公子的身份已暴露?這也難怪,公孫瓚麼子的裝束、配飾皆非尋常子弟可比擬。蔡氏用三天時間查出小公子的身份也無可厚非。

然而還未等趙雲下定決心出手劫持,對面的蔡吉已然直起身子自顧自地長嘆道,“易京一戰,死傷無數,公孫瓚更是盡殺妻、子,近乎絕了公孫氏子嗣。本府身為女子最不忍見幼子死於戰亂,故在東萊本府收養了不少遺孤。趙將軍一個男子帶孩子不方便,若是將軍不介意,可將幼兒託付給本府照顧。”

“蔡使君不怕袁紹追責?”趙雲脫口問道。

趙雲的表現讓蔡吉已然肯定那個嬰兒正是公孫瓚的遺孤。而以蔡吉對趙雲的瞭解,只要自己善待那個公孫家的孤兒,那趙雲十有八九就會留下來。在心中有了腹稿的蔡吉當即乘熱打鐵著傲然道:“不過是收養個遺孤,袁紹還不能拿本府怎樣。”

趙雲站在原地緊盯著蔡吉端詳了半晌,對於眼前這個少女的威名趙雲或多或少也有過些耳聞。是趁機劫持對方?還是相信一個擁有三郡之地的諸侯許諾?權衡利弊之下,最終趙雲放棄了劫持念頭,選擇相信蔡吉的許諾。卻見他跨前一步,抱拳俯身道,“有勞蔡使君。”

“將軍客氣了。能得將軍相助才是本府之福。”蔡吉滿意地扶起了趙雲,繼而回頭向張遼、龐統招呼道,“文遠、士元,自今日起趙將軍是汝等同僚也。”

張遼與龐統對於蔡吉喜好招募降將的習慣早已瞭然。此刻二人只是不動聲色地向趙雲拱手抱拳算是接納了新成員的到來。倒是趙雲對蔡吉身處袁紹陣營還有些顧忌。須知,當初袁紹取代韓馥成為冀州刺史,冀州人士皆爭相投效其麾下。可趙雲卻偏偏選擇了公孫瓚來做主公。為此公孫瓚曾問趙雲,“聞貴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獨迴心,迷而能反乎?”趙雲回應說,“天下訩訩,未知孰是,民有倒縣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雖然公孫瓚之後的所作所為,顯示其也並非施仁政之主。但這並不能改變趙雲對袁紹的不滿。

不過耳聽蔡吉先前在言語之中對袁紹似乎頗為輕慢,趙雲忍不住再次向其探問道,“蔡使君真不怕袁紹知曉收留公孫氏遺孤一事?”

面對趙雲的疑問,蔡吉坦然地回應道,“不瞞趙將軍,本府早年曾借袁紹之力出任東萊太守。此番出兵幽州乃是為了報袁氏之恩。而今易京已破,本府心事已了,也是時候班師回青州了。”

正如蔡吉同趙雲坦言的那般,易京之戰的結束標誌著蔡吉完成了幽州之行的第一項大任務,此時她再留在袁紹身邊已沒有什麼意義。故而三日之後,蔡吉便以鞏固徐州對付呂布為由向袁紹請辭。此時的袁紹正沉浸在消滅公孫瓚一統幽州的洋洋自得之中。再加上于吉、逢紀等人的一番慫恿,袁紹便順口答應了蔡吉的請辭。

就這樣蔡吉在建安三年(198年)的三月中旬領兵回到了易水港。此時有關於吉在易京城做法請“黃帝顯靈”的訊息已然傳到了易水港等地。因此一聽到蔡使君班師回港的訊息,在易水港周圍徘徊的各類商賈、探子之流,紛紛自發地湧向易水河畔只為一睹“神眷之師”的風姿。

“恭迎使君得勝而歸。”易水大營轅門前,張清、管承、李敏領著一干留守將士齊聲恭迎蔡吉等人回營。

蔡吉見狀自然是翻身下馬,一面扶起張清等人,一面向在場的眾將士頷首致意,“諸君這些日子辛苦了。若非有易水港供給糧草,易京城也不會如此快就破城。故而大家都是有功之臣”

留守易水港的兵馬所付出的辛勞並不遜於出征的同僚卻總是鮮為人知。此刻耳聽自家主公如此誇讚自己,易水大營的將士們自然是感動得連連高呼“主公威武”。不過在此熱烈的歡呼聲中,蔡吉還是一眼瞄見了一個熟悉的身影。但見本該身處錦西城的林飛,此時正站在李敏身旁,衝她悠然地拱手作揖。

見此情形蔡吉不由邁步上前,向林飛招呼道,“未曾想林郎君百忙之中,還能抽空來易水港。”

“使君言重了。易京城下,黃帝顯靈,山崩地裂。幽州各部聞訊之後,無不將於道長視作天人。飛得飛鴿傳書之後,又豈能不拍馬來此,恭賀使君旗開得勝。”林飛微笑著一語雙關道。作為火藥的研發人之一,以及五行遁旗原來的宿主,林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