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3 / 4)

354。成化時期與元瓷器的不同

成化蘇料並不多,別料不像不用說。 如果蘇料仿元代,畫工濃色看的多。

質量體型刀工看,成化仿元難度多。

成化仿元大部分不成功,因為蘇料少,加工工藝也不同,胎、底、削刀的技法都和元不同,所以是元是明比較好斷,如:質量、成化輕、型也不同。料色也不同於元。元的鐵斑重,成化的很淺,濃豔程度也不一樣。

355。成化以後仿元代瓷器難

成化以後看青料,沒有蘇料用各料。

紋飾畫法料不同,要仿蘇青和誰要。

成化以後要仿元,料色實在難做到。

註解

成化以後幾乎沒有進口蘇料,用其他的各種料勾對,但都難以和蘇料對比,另外畫工紋飾也都不同,如果在胎釉上不同,再仿也難成功,要是成化以後每個朝代的用料就更容易斷出什麼時代仿得,如:要是嘉靖仿得可能是用回青或石子青進行勾兌,仔細看是能看出的,能看出是不是蘇料比較容易,但要看是什麼料勾兌的比較難,這要經常的練才行。在明代成化以後各朝用料特徵比較明顯,因沒有蘇料,對其他料瞭解的清楚就能成為重要的鑑別依據。

356。浙料應用朝代

蘇料、石子青、回青、平等青、珠明料

元有蘇料國產料,兩料都用要知道。

永樂蘇料暈散豔,成化平等淡雅笑。

正德石子濃帶灰,回青石子混的妙。

嘉萬回青摻石子,散而不收解決掉。

回青幽青摻石子,萬曆中期用浙料。

嘉靖也用珠明料,只是少用要知道。

註解

元代基本上用蘇料,但也用其他料如石子青等國產料,永樂、宣德大量用蘇料、用的也好。成化採用平等青,景德鎮產也稱陂唐青,色澤淡雅、用的好。正德時期就開始採用回青為主,為了色正摻了石子青。到嘉靖萬曆時開始大量用回青摻石子青,摻石子解決了回青幽青散而不收的難題,石子青摻的好,每兩加一錢石子青。到萬曆中期就開始用浙料了,到清初期也用浙料和珠明料,嘉靖已開始少量用珠明料。

357。成化時期多用平等青

平等青料成化興,另有名字陂唐青。

淡雅不散可細繪,鬥彩用料平等青。

註解

成化時期多用平等青,這種國產料景德鎮也叫陂唐青,淡雅、不暈散,可畫線細的畫面,成化鬥彩常用平等青,可畫小器,也可繪製大器。

358。嘉靖用回青、石子、珠明三種料

嘉靖用了多種料,回青石子珠明料。

各色勾兌出多色,鑑別多看才知道。

註解

嘉靖用回青多,但也用石子青、珠明料三種青料,當然也進行勾兌調色,也採用幾種青料畫一個圖案如:用一種料勾邊,用另一種料填色。要多看細看才知道用什麼料,是很難的,也是很重要的。

359。正德、嘉靖、萬曆多用回青摻石子青

正德嘉萬多回青,摻料用的石子青。

改色穩定髮色好,造價低廉色度升。

註解

正德、嘉靖,萬曆多用回青、摻的料基本上就是石子青、每兩回青摻一錢石子青,這不但使回青質色好,也改變了回青易散而不收的難度,使畫面清晰,色度穩定,也解決了蘇料缺,沒有進口料的難題,達到了了低廉、色彩程度好的目的。

360。回青少、到萬曆以後用浙料珠明料

萬曆浙料到清初,康熙浙料珠明輔。 其實嘉靖有珠明,回青缺少是清初。

清初只好多浙料,分水青花浙珠出。

浙料煅燒翠毛藍,康熙發明別低估。

註解

浙料萬曆朝用,珠明料嘉靖就用過,但當時有回青,所以大量用回青和石子青勾兌應用,後來回青也少了,就用浙料和珠明料,在清代對浙料珠明料用的好,但在後來用珠明料多,可以用青料的深淺勾畫出五個層次的山水人物、蟲、草畫面,有的資料上說可分幾個層次。也有叫分水青花的,這是以蘸料多少調出深淺度的角度說的。崇禎晚期為了能加工細料在淘洗製作上對浙料進行了煅燒,出現了新的青花色,藍中泛綠,稱為翠毛藍,意思是像翠鳥羽毛,在康熙時期大量用這種料,因此也就出現了七種青色料:蘇料、回青、平等青、石子青、浙料、珠明料、翠毛藍。而翠毛藍色可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