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斯和中美的瓜地馬拉,我記憶中那些在花園牆上盛放的九重葛顏色非常燦爛。老樹幹高近七呎,老枝新葉翠綠繁茂,經修剪成形之後樹冠成大大小小的半圓形,高低錯落,樹姿甚美。開花時節一樹粉紫籠罩著深綠,更美。可惜的是這兩棵老樹常常會被白蟻侵蝕根部,需要不時留意。
除了這兩棵老樹之外,另有羅漢松和福建茶樹各二。羅漢松和福建茶是香港人最喜歡修飾後用來作園景用的。我又請園藝公司在花池中植了一叢桂花,銀桂。這叢桂花一年中開花不止一次,但香氣卻不甚濃郁。
在魚池的兩邊我們各種了一叢竹子。“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中國花園中竹子似是必不可少的植物。竹子外形清雅,挺拔,俊秀,代表了中國文化和士人所追求的品格。可惜在北方種竹不易,我在北京種下的一叢竹子已近十年,至今依然疏落纖細,如病後的女子般看上去弱不禁風。這次在後園中種了一種竹節較密每節間竹杆成腰鼓形竹子:人稱佛肚竹,據說在佛寺中種植最多。拜此地氣候溫暖潮溼所賜,兩三年間已成非常茂密的兩大叢,需要不時修剪以免影響其它了。
在園牆的兩邊我們分別種了九重葛和炮仗花。九重葛至今已經鬱郁蒼蒼爬滿了園牆和牆上我們圍起的竹籬。一到開花時真稱得上是燦爛奪目,無數紅色和紫紅色的花苞葉開得好似一片用花朵堆砌成的牆。偶有微風吹過,片片花葉灑落泳池的水面,碧藍色的水面上點點鮮紅飄浮,有說不出的詩意浪漫。當花開到如火如荼之時,好似山野間杜鵑花般燦爛繁盛,這大概就是廣東人稱之為杜鵑的原因吧。另一邊的炮仗花枝藤雖不如九重葛般繁盛,但開起花來之燦爛又不遑多讓。有時兩牆同時花開,一邊紅紫一邊橙黃,真可謂是美不勝收了。廊簷的柱子邊上種了七株金銀花,連涼亭的一株共有八株,金銀花開時是優雅清麗的,幽香襲人。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後園(3)
幾個花池中除了以上的大小樹木之外種滿了不同的時花,多數是草本的花卉。我通常一年兩次請園藝公司在夏季和冬季來更換花池中已經凋謝的花朵。夏季常種的花卉有紅色的龍船花(在端午節賽龍船時開始盛放,故名),紅色、粉紅色和白色的長春花(又名雁來紅、五瓣蓮)和可愛的點點金;冬季的花卉有紫藍色的繡球花,花朵繁多的深紅色鳳仙和我最喜歡的紫紅色野牡丹等。不同顏色的比利時杜鵑四季都可以開花。另外還有一種廣東人稱之為曉媚的花一年中也開得很長久,花成穗狀從底部漸次開到頂部,顏色是淡淡的橙黃色。每個花池中種同色的一種花卉,於是三四個花池中的花兒就常常在後園裡爭豔鬥麗了。
秋冬季節裡雜色的矮牽牛在簷廊和涼亭下的吊藍中繁花盛開,夏天則是小巧的豬耳朵花。園中另有漢白玉雕成的花盆數只,夏天養睡蓮,冬天種盆花或小*。菊雖美但可惜花季不長,而且廣東太熱太潮,品種遠不可與北京相比。
我喜歡白蘭花的香味,特請人在牆邊種了一棵。兩三年間樹已經高達十幾呎,可惜的是很少開花。想必是牆邊太潮溼,白蘭最忌漬澇,無可奈何。
牆邊和涼亭背陰之處我多種灑金,廣東一帶好像並無玉簪花。灑金雖只可觀葉,但顏色豔麗時也可比花朵了。
後園牆外是香港新界舊日的一條村落,在園中可以看到幾座外表殘舊的村舍高低稀疏地散佈在山岰之中。一條石階從荔枝山腳蜿蜒而下通向白鷺湖邊,就在我們的牆外經過。時至今日香港的舊村落中平日人丁稀少,所以聽不到太多的人聲嘈雜。只有假日時一些遊山遠足的人在小徑上走過時言談笑語會飄進牆內,荔枝山是香港新界的一處郊野公園。
香港的村落中通常有很多芭蕉樹,我們在後園裡可以看得見牆外長年翠綠肥大的芭蕉葉,不種芭蕉而晴有芭蕉可賞晴,雨有芭蕉可聽雨,可稱勝似江南園林中的“借景”了。
我對花園中花卉的要求是生長繁茂和經常盛開,是否名貴品種並不重要。早在許多年前我到法國巴黎郊外的吉維尼參觀莫奈的花園時就想好了將來我自己的花園裡應該是一處萬紫千紅,百花爭豔的地方。今天這個花園雖然還不能好像莫奈的花園那樣隨意和自然,但已經是一處百草豐茂的所在。
與北方不同,在香港可以真正享受花園之美的時節是深秋和冬天。春天太短而且異常潮溼,夏季的酷暑和溼度再加上蚊蟲令人不能在園中久留。
和暖的早晨,朝陽剛剛在荔枝山脊冒出頭來,後園裡的空氣有一種早晨特有的清新芳香。在魚池邊喂完了爭先恐後搶食的錦鯉,走到涼亭坐下聽吱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