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年代有一個不成規矩的規矩,那便是普遍情況下,每部影片上映前都要先上映三天的午夜試映場。
這是讓所有電影創作者最喜歡也最害怕的一個規矩,想知道為什麼嗎?在午夜試映場上,每部影片的主要工作人員都必須到場瞭解口碑,一般情況下就是導演和主演以及監製等人。
這午夜場是最不講究規矩的,若是影片不好看,就會被觀眾指著鼻子罵得狗血淋頭。若是好看,便會迎來滿堂掌聲以及觀眾的衷心佩服,便會將口碑傳開。所以,在這時代,就是沉悶的文藝片,只要試映場有良好口碑,都同樣能夠有一些票房。
這就是未來香港電影遠遠不及的地方,導演和演員都非常害怕這點。因為午夜場上,若是觀眾不滿意,罵幾句還是小事,甚至有可能動手打人,而不需要承擔責任。
所以,每個導演每位演員,總是盡其所能的把一切做好,以此討好觀眾,逃過試映場這個劫難。於是,在所有人都在刻意討好觀眾的情況下,香港電影就漸漸演員成為淺顯易懂,娛樂性強烈得無以復加的港片了,就連那時代的好萊塢影片都遠遠不及。
在蕭然看來,這個不成文的規矩有好有壞。好處就在於能夠督促電影人更加賣力的幹活,這比起二十一世紀那些只拿片酬不好好拍片的演員和導演來說要強了百倍。壞處就在於,觀眾往往主導了創作者的思路,一旦某部影片大獲成功,便會被其他人照搬。蕭然以為,這便是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早期跟風情況猖獗的原因之一。
作為編劇,蕭然是無論如何都必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