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出口貨物運輸的重要中轉站,也是連結尚海、漢叩和西南地區的商業樞紐,是瑚南最重要的轉口貿易城市。
湘潭又中中華上國內地商埠之巨者,見外國運來貨物,至光東上岸後,必先集湘潭,由湘潭再分運至內地,又非獨進口貨為然,中華上國絲茶之運往外國者,必先在湘潭裝箱,然後再運光東放洋,以故湘潭及光州間,商務異常繁盛。
當時的湘潭發展為瑚南最大的商業與經濟中心。
明清兩代繁盛的商業帶動了湘潭城市的擴張。
在城市人口方面,湘潭是明朝及清朝時期瑚南省最大的兩個城市之一,這個時候的人口約20萬。
在城市地域方面,湘潭實際城區分為城內、城外兩部分。
此時,湘潭的實際城區規模甚至超過了長沙。
城市街衢三重,長十五里,三乘之,四十五里,湘潭外城街區由三條主幹街道組成,從濱河起依次為河街、正街、后街,每條街長15裡。而每條街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區,河街匯聚了牙行,店鋪則在正街,居家一般集中於后街以及城內。
曾國藩非常重視湘潭的防守,因為它不僅是常沙的南大門,而且是常沙的供給基地。
因為常沙的湘軍不管是糧草還是武器點藥都要從這裡週轉。
因此,他特別派遣他的二叔曾鼎尊到湘潭坐鎮。
曾國藩的父親一輩兄弟三人,本來都是靠考取功名謀得出身,可是沒有一個能夠出人頭地。
哥兒三個中,只有老大,也就是曾國藩的父親成功考取了一個秀才功名,但是成功的時候,已經五十多歲,在仕途上也只能是一事無成了。
然後就只好在家裡教導後輩讀書,把希望寄託在他們的身上。
直到曾國藩飛黃騰達以後,他們被這個後輩子侄關照,才有機會步入仕途。
但是好景不長,他們所效勞滿清很快就風雨飄搖了。
不是滿清皇胄的曾國富反而成了滿清殘局的中流砥柱。
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說不得曾氏家族凡是有能力的就各顯其能了。
其實曾國藩的父輩都是各有專長的棟樑之才。
因此,他就給父親、二叔、三叔分別委以重任。
父親曾麟書統管中軍所有的發號施令一切文書命令。
二叔曾鼎尊到湘潭坐鎮。
三叔曾驥雲則坐鎮岳陽。
從北方拱衛常沙。
曾鼎尊現年不到五十歲,正是年富力強之時,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大將之才。
他在家裡因為行二,所以上一輩中一位學武的弟兄,責任就落在他的身上,因為他從小學武,不但武功高強,而且兵書戰策也嫻熟於胸。
他深知湘潭的重要,因此把這個就是一座大城的城防整修的壁壘森嚴!
除了曾國藩對他的兵力方面的大力支援以外,他還利用這裡是戰略物資儲備地的條件,放手使用這些裝備和物質,全力打造城防,還有增強湘軍士兵的武器裝備。
他心裡很清楚,如果這裡失守,常沙必然不保。
即使不跟著失陷,也不會堅持多久,因為他們失去了湘潭,等於戰略物質就不再繼續供應。
曾鼎尊這個防守不能不說非常嚴謹,但是他遇到的是馮雲山。
馮雲山不僅僅是從後世而來,掌握了先進的知識和技術,而且還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
這些經驗不但有國內的,還有國外的;不但有小型的戰鬥,還有許多中型的,甚至還有不少大型戰鬥。
這個湘潭,頂過就是一箇中型城市。
藉助於吳人曉的情報機構提供的情報,還有乜世人的丐幫深入城裡內應,馮雲山來一個長途奔襲!
一反常態,遠道而來毫不停留,立刻就展開了攻擊。
沒有給敵人任何預備的時間,一開始攻擊就是水陸空其上。
空軍就是天國的氣原素飛行中隊,一共有一個連,三百多人。
他們飛在高空,敵人等閒不可能知道的存在。
水路就是隨軍的水師戰船,還有水師陸戰隊的精銳戰士。
但是這個表面上的艦隊,還屬一般,厲害的是水下還有伏兵。
再有就是陸軍,天軍的主力。
他們也有專門的攻城部隊。
這些人都是專門的攻堅部隊。
不但攀爬城牆快如猿猴,而且還有專門的破壞城門的工具。
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