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麥軻對這個種姓制度的產物、不可接觸者的來源和現狀有了進一步瞭解,也知道了要想徹底消除這個令人極端厭惡的制度,不是那樣輕而易舉。
不可接觸者,從來源說,有內部和外部之分。
內部的就是那些服賤役的人,比如丫環侍女、奴隸僕人等在家庭服務人的;在家庭之外的比如清潔工、下水道修建和護理工。
這些人世代相傳,奴隸生的子女永遠是奴隸,即使通婚,也只能在這個圈子裡,絕對不能跨越界限。
外部來的就是從別的國家過來的陌生人,他們不可能參加到種姓之中,哪怕是最低一層也不行,所以凡是移民,統統都是不可接觸者。
因此,根據這個原則,一絲蘭教的所有人,甚至大英帝國的臣民、原來東印度公司的那些職員,統統都是不可接觸者。
在種姓制度下,這些印度人被分為四個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婆羅門是祭司貴族。它主要掌握神權,占卜禍福,壟斷文化和報道農時季節,在社會中地位是最高的。
實際上,這個種族制度,就是由這些婆羅門規定和解釋的,因此,這樣的種姓區分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從始至終,都是天經地義的。
剎帝利是雅利安人的軍事貴族。包括國王以下的各級官吏,掌握國家的除神權之外的一切權力。
波羅門和剎帝利這兩個高階種姓。佔有了古代印度社會中的大部分財富,依靠剝削為生,是印度社會中的統治階層。
而這個高階種姓本身,也是從外地入侵進入印度,屬於雅利安人,是白種人,早在公元前二千年左右,他們打敗了本地土著,取得統治權利。
而第三種姓是吠舍。他們是印度社會中的普通勞動者,也就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階層,包括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他們必須向國家繳納賦,但是他們的行業不被稱為賤業,因此他們類似資產階級,被稱為自由民。
最後一個種姓是首陀羅。
首陀羅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達羅毗荼人,實際上處於奴隸的地位,但是他們不是賤民。任何屬於這個種姓的職業,他們都可以從事。
即使在種姓之中,各個種姓職業也是用世襲方式,代代相傳。不能給其他種姓,也不能讓其他種姓近來。
他們互不通婚,以保持嚴格的界限。只在自己的種姓內繁衍。
不同種姓的男女所生的子女被看成是賤民,或叫不可接觸者。賤民不包括在四個種姓之內,最受鄙視。
說到這裡。觸得嘲諷地一笑:“其實,隨著一絲蘭強勢進入印度地區,種姓制度已經受到了極大的衝擊,尤其是不可接觸者階層。按著印度教的規定,一絲蘭本身就是不可接觸者,因為他們算作外來者!
“但是,一絲蘭教信徒,根本就不在乎!你們看我是不可接觸者,我還不願意接觸你們呢!所以,他們根本就不管種姓制度的種種戒律,按照他們的信仰我行我素!
“這樣做的一個結果,就是為其他飽受欺凌的不可接觸者,精神上提供了一個榜樣,物質上提高了一個家園!
“因此,原來的許多不可接觸者,現在成了一絲蘭教信徒,只剩下不到百分之三十,由於種種原因,還滯留在這個圈子裡,比如我和摸得。”
麥軻覺得稀奇,就問他為什麼。
摸得說:“我來說說吧。我和我哥觸得實際上是從耶路撒冷過來的基督徒,志向就是社會改良,實現社會公義,把這些不可接觸者解救出來。
“所以,我們是不可能參與一絲蘭的。不過,你們的到來,讓我們看到了方向,所以我哥他就是過來,想知道怎樣才能配合你們,實現我們的目標。”
聽說二位是基督徒,麥軻趕緊站了起來,說:“原來是主內弟兄,失敬失敬!”心裡不由得肅然起敬,能到這裡來當賤民,為了實現信仰的目標,麥軻心裡十分佩服。
但是,他又不能不擔心他們的信仰是否爭取,就問他們一句:“那你們的最終目的,是改變他們的社會地位,還是拯救他們的靈魂?”
觸得看來是掌管全域性的,聽罷一笑,說:“改良社會,實現社會公義,不過是一個渠道;為的最終目的,就是拯救靈魂。
“但是,我們能做的是什麼呢,透過努力,實現社會改良,這是我們能夠做到的;至於拯救靈魂,我們能做的就是宣揚福音,用我們基督徒的好行為感化他們,救人本身,是神自己的工作。
“其實,根據我對你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