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部分(3 / 4)

小說:三棲特種兵 作者:九米

義軍不僅從外輸入,在洋涇浜一帶,小刀會起義軍也常攜武器來此處採購,法租界並不禁止。

一個叫藍齡的外國人觀察以後得出結論,認為如果租界當時對尚海縣城沒有留一條輸送各種給養物品的通路,官兵就能夠更快地鎮壓義軍。

為此,清軍對法租界的做法極為不滿,經常藉故挑起事端,由此爆發了歷史上的“泥城之戰”。

小刀會起義軍佔領尚海縣城後,給外國侵略者和清朝的反動統治以沉重打擊。英、法、美等國的尚海領事,為了攫取尚海海關的主權,決定使用武力迫使清政府就範,於是藉故挑釁,引發了一場泥城之戰。

當時,英國人在泥城浜東開闢新公園及跑馬場。在北側的新閘一帶,駐有清江蘇按察使吉爾抗阿統率的北營清軍。泥城浜的西畔自北至南,清軍設有三座營房和其他軍事設施。

一天午後,英商祥泰銀行的喬利夫婦在跑馬場附近散步,和清軍發生衝突。

美海軍陸戰隊七八人和尚海“義勇隊”,也就是萬國商團數人趕至出事地點,向清兵開火,並向清軍陣地挺進。

清軍增援,並進行還擊。雙方戰鬥約半小時,各有死傷。

隨後,英領事阿禮國、副領事威妥瑪分別帶領大批英、美海軍陸戰隊和尚海“義勇軍”前來增援,進攻清軍。一群美國人還攜帶旗昌洋行的一門小炮參加助戰。

清軍且戰且退,美國人向北營發炮轟擊,焚燬清軍“觀音堂卡房”,炮聲隆隆,至暮未絕。

事發後,尚海道臺吳健彰奉吉爾杭阿的指示致函阿禮國,承認糾紛系清兵行為失檢所致,表示一經查明禍首,即嚴懲不貸,並希望英國領事能協助查清當時詳情。

阿禮國卻拒不接受清政府的歉意。繼續擴大事態。並約法代理領事愛棠等開會。準備次日擴大沖突。

次日拂曉,英艦“恩康脫”號炮擊停泊在蘇州河口、黃浦江中的清軍兵船。清軍兵船除一、二艘逃跑外,其餘全被英軍扣押。

接著,阿禮國與各國領事及海軍司令舉行聯席會議。決定向清軍提出。必須將接近跑馬場的軍營一律撤除。

會後。阿禮國向吉爾杭阿發出通碟,必須於下午三時前將跑馬場附近的軍營撤退二三華里,否則動用武力。將其焚燬。

與此同時,阿禮國率領英、美海軍陸戰隊及尚海“義勇隊”共三百八十餘人,沿花園弄西進至跑馬場東界,準備大打出手。

下午三時許,吉爾杭阿送來照復,拒絕清軍兵營移動,外國侵略者即兵分兩路,向跑馬場附近的清軍總兵虎嵩林部、刑部主事劉存厚部等軍營發起攻擊。

美軍一百多人由“普利茅斯”號艦艦長開利指揮,沿跑馬場向左,攻擊清軍正面;英軍二百七十多人由“恩康脫”號艦艦長奧加拉漢率領,攻擊清軍側面。

美軍穿過跑馬場,在洋涇浜和泥城浜附近墳墩的掩護下轟擊清軍,因無法渡過泥城浜而折回,與英軍聚合,英軍渡過泥城浜,從側面襲擊清軍。

清軍被迫進行還擊,但在英美軍隊的夾擊下,經過近兩小時的戰鬥,清軍失敗,退至靜安寺附近。

外國侵略者將跑馬場附近的清軍逐出,營房也被焚燬。

此戰,清軍傷亡三百餘人,英、美軍死四人,傷十餘人。

泥城之戰後,滿清被迫與英、美、法領事簽定了《尚海海關征稅規則》和《商海英美法租界地皮章程》十四款;進一步擴大了租界權力,更加嚴重地損害了中國的主權。

“泥城之戰”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個衝突成為各方關係的轉折點,包括小刀會合租界的關係。

租界一方透過這一戰役發現,可以透過不多的武力保護租界,無論是對清軍還是小刀會,都能如此,因此態度日趨強硬。

清軍透過這一戰,知道技不如人,不是列強的對手,對租界的態度愈加軟化,更著力於勾結,以便共同對付小刀會。

泥城之戰的第二天,吳健彰即到英國領事館拜訪,低聲下氣地表示,雙方應該和好而不是對抗,他們的敵人應該是小刀會,清政府願以出讓尚海海關和租界權益為條件,換取列強對他們鎮壓小刀會的支援,得到英美法的贊同。

此後,他們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以後雙方的交涉,大多是圍繞如何攻打縣城而進行了。

由於久攻不下,清軍轉而採取了圍困和封鎖的策略,以達到不戰而勝的目的。

但要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是得到與縣城近在咫尺的法租界的支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