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部分(2 / 4)

建議,即便知縣大人不去功民會自辯,少不得也要跟府尊稟報一聲,至於是不是要跟監察院方面打招呼,也請知縣大人慎重考慮一下,畢竟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聽完花主政的話,幾位涉案官員的目光落到了典知縣的臉上,倒是縣衙的幾位需要避嫌沒有什麼表示,典興誠於是乾笑了一聲:“花大人的建議好,就算本官有罪,也得由朝廷來定,斷不能開了這個口子,讓一干百姓干政”

典興誠的想法倒是很樸素也正中了問題的紅心,把握國家權力長達一兩千年的文官集團是不可能拱手歡迎新興勢力來分享這一切的。

然而大潮是不可阻擋的,功民會傳召知縣不至,傳召涉案官吏也不至,欽定開辦的功民會成了擺設,這個結果是所有議郎不願意看到的,因此典興誠沒罪也有罪了。

是年五月二十二日,武進縣功民會做出一致決議彈劾知縣典興誠及以下十七名官吏。

彈劾決議送到縣衙,典興誠再度視若無睹。見到典知縣不願意自動去職,縣功民會便把彈劾結果送到了府城。知府陶大興拿著一前一後送上來的兩份報告不知所措,好幾天之後才回復功民會稱擢黜之權在於審官院,縣功民會不可隨意僭越。武進縣議郎不服,這些老功民都是華夏朝真正的特權階級,因此與各縣功民會進行了串聯,隨後常州各縣功民會聯名上書陶大興支援武進縣功民會的彈劾決議,結果再度被陶知府打了回來。

按說事情發展到這裡,一般人就該偃旗息鼓了,然而內廷的密諜很快把訊息上報給了武昌,並引起了鄭克臧的重視。在鄭克臧的授意下,內廷掌握的報紙很快將武進縣功民會的彈劾和相關境遇在江南各地廣發傳播,引起了極大的爭議。

為官者自然對武進縣功民會的彈劾口誅筆伐,但廣大的功民卻站在功民會的角度上看問題,在他們看來若是此處彈劾案不能有個圓滿的結果,那麼功民制度將受到極大的衝擊,進而導致胥吏嘗試侵吞功民利益,因此一致支援武進縣議郎們的作為。由於事態發展逐漸顯得詭秘,背後又有宮廷在做推手,因此江南行臺對武進彈劾案一直沒有做出正面的表態,從而使得事件向不可控制方向滑去。

武成二十年九月二十七日,江南、江淮、浙西、江西四省一百一十六個縣的功民會聯名向武昌遞交請願書,請求鄭克臧再次確認功民會的彈劾權力及對應健全彈劾去職制度。

華夏朝廷自然是不願意看到功民勢力坐大,但鄭克臧卻以維護國體為由贊成加強功民制度,這樣就產生了更高層次的矛盾,只是雙方並不願意重現武成十九年出現的嚴重的皇權與朝臣之間的對立,因此在雙方共同的妥協下,就武成縣功民會彈劾案達成了一致。

武成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鄭克臧頒佈詔書,再次確認功民會有彈劾官員的權力,並根據彈劾的內容及嚴重程度由行臺審官分院做出調職、降階、罷官、移送法司等各級處置,由此使得功民會的監劾權具體化,而文官集團繼續保持最終處置的權力。

正當大家以為一天烏雲就此散去的時候,江南行臺監察分院對武進縣彈劾案涉及官員的偵結報告出**,知縣典興誠及都水房主政黃幼齡等被確認的確有內外勾結侵佔官帑的行為。鄭克臧便因此褒獎武進縣功民會監督有力,並將原本限定在縣和州府城內的功民會的規模正式擴大到州府一級,從而引發了文官集團的恐慌。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制衡功民會的權利擴大,內閣總理大臣陳可向鄭克臧提議設立牽制功民會的鄉賢會並且提出各級官員只有遭到功民、鄉賢兩會共同彈劾才予以去職。鄭克臧對此照批不誤,只是在功民會和鄉賢會的權責上做了明確的規定,即功民會的權利高於鄉賢會,功民會的決議效力也高於鄉賢會的決議效力,藉此穩固功民制度。

此後,在武成二十一年正月十九日那天,鄭克臧又追加詔令,宣佈將在州府功民會、鄉賢會成功執行的基礎上,第一屆州府功民會、鄉賢會建立三年後設立省級功民會、鄉賢會。儘管出於文官集團的干擾,直到鄭克臧去世,其也未設立全國性的功民會、鄉賢會,但州府議會及省議會的次第設立,宣告了一支牽制文官集團的新興政治勢力正式登上舞臺,一個打破輪迴的新時代由此從門縫中閃露出無限的光芒來

693。緬甸

根據武成二十年華夏與暹羅達成的約定,暹羅王世子在武成二十一年的二月徇海路前往廣州,然後溯珠江而上經贛南、湖南至武昌,單趟路上行程預計要四個月左右的時間。

當然,王子朝覲並不影響兩**隊的整軍備戰,已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