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3 / 4)

去休、去休!”朱錦臉上忽然露出歡喜的神色。“昭娘,你可是來接孤了,好啊,好啊。”才說了兩個好字,朱錦一下子萎頓下來,鄭克臧猛的撲倒朱錦身上,就聽他說了最後兩個字。“真美”

壓抑的哭聲瞬間傳出屋子,很快傳遍了整個安平,又飛快的傳遍了整個臺灣。大明永曆三十五年,大清康熙二十年,主誕後一六八一年,辛酉,正月二十八日,壬午,東寧之主、明招討大將軍延平郡王朱錦薨逝了,時年四十歲

嚎哭了一陣,陳永華首先從悲慟中醒覺過來,他看看還在抱著朱錦泣不成聲的鄭克臧,輕輕的用手碰了碰邊上的劉國軒,劉國軒一驚,抬起頭來,卻見陳永華衝著鄭克臧那邊努力努嘴,劉國軒自然明白是怎麼回事,略一思索便點了點頭。

於是陳永華直起身子:“王上已然逝去,然東寧一日不可無主,監國世孫乃先王所鍾,當刻繼王統,以全先王遺命。”

久病未愈的陳永華的聲音其實並不高,夾雜一眾嘈雜的哭聲中也算不上太清楚,但他一開口,屋內明鄭重臣們的注意力就瞬間集中起來,除了鄭克爽和鄭克舉母子外,誰都不願意漏了這個擁立的第一等大功勞。

若是說陳永華的聲音不夠響亮,那接下來劉國軒的聲音就只能用中氣十足來形容了:“陳大人所言甚是,先王不幸中道崩殂,然本藩王業還需承繼,臣,武平伯劉國軒,奉先王遺命,恭請世孫即刻繼承藩主大位。”

隨著劉國軒的聲音,一眾臣下齊齊應道:“臣等恭請世孫即可承繼藩主大位。”

鄭克臧無力的站了起來:“眾位大人的好意餘心領了,可餘年不過十八,又如何承擔的起這東寧大業,顧不敢輕易受命,還望眾位大人還是另選賢德之輩,以免本藩事業相繼無人,餘日後也不好去見列祖列宗。”

所謂推戴自然不能一推就成功的,自古以來都是要經過幾番裝模作樣的推辭才能終告成功的,因此眾臣們對鄭克臧的態度並不奇怪,反而因此還要作出一副更加恭謹的態度來,於是陳永華再度進言:“世孫賢德東寧上下皆知,如今清虜虎視眈眈,若是東寧無主內亂豈不讓韃虜痛快,還望世孫以東寧百姓及光復大明江山為念,即刻繼承先王之位。”

劉國軒和群臣們跟著拜倒:“請世孫以東寧及光復大明江山為念,即刻繼承先王之位。”

鄭克臧悲聲未改:“父王剛剛棄餘而去,如今屍骨未寒,餘實在不忍心此刻就撒手不顧。”

劉國軒再進言道:“人子之孝固然重要,然如今清虜勢大,國家存亡之際,忠孝不能兩全之時,還望世孫稍遏悲傷,為東寧蒼生舍孝盡忠。”

陳永華率著群臣三拜道:“還請世孫稍遏悲傷,以國家為先,即可登臨藩主之位。”

按道理戲演到這個份上,鄭克臧應該順勢就接受了群臣的推戴,然而,他卻似乎態度堅決:“人非草木精怪天生天養,乃父母所生父母所養,若不能生不能盡孝膝前,死後不能結廬守靈,又何必奢談為國盡忠,諸位大人不必再勸了,餘決心已定,當為父王守孝三年,諸位大人還是另選良賢,萬萬不可因餘一人而誤了數十萬東寧百姓。”

一眾面面相覷不知道怎麼辦才好,當然馮錫範卻有些竊喜,不過他卻不敢冒頭出來,正在僵持不下的時候,陳永華咳嗽了幾聲:“世孫純孝,臣原本不該再勸,然王上遺命世孫接掌東寧,世孫不可不受啊。”

群臣們眼睛一亮,陳永華這以己之矛攻己之盾用的正好,如此一來鄭克臧要是再拒絕的話那也是不孝,果然,鄭克臧一聽眉頭擰了起來,好半天之後才嘆一聲:“眾位大人苦苦相逼,令赤子不得寄託哀思,這如何是好。”

“世孫可守靈二十七日以作斬衰之期。”陳永華如此進言著,說罷見鄭克臧面露猶豫之色,他忙補充道。“世孫不願立刻繼稱王號,或可在二十七個月內繼續以監國世孫名義秉政,待斬衰期滿再正式繼位不遲。”

“也只好如此了。”鄭克臧終於點頭應了下來,但他有個條件。“即便斬衰期滿,餘也不稱王號。”群臣們只要鄭克臧答應繼承藩主大位就算完成了擁戴的程式,因此對於鄭克臧暫時不稱王的決議並沒有任何的異議,反正這也是形式,哪怕鄭克臧從現在開始自稱百姓,但誰又能讓東寧改了主人。“書制也不稱喻而稱令,若是眾位大人能答應,餘就勉為其難做個不孝之子了。”

這話基本是廢話,所以他的聲音剛剛落地,眾臣們一致跪倒:“臣等參見監國世孫,世孫千歲、千千歲!”

鄭克臧低頭看了看鄭克爽和鄭克舉母子,李順娘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