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3 / 4)

中天,結果終於出來了,乾結後的混凝土的外表就跟岩石一樣堅硬,而且互相咬合的石塊嚴絲合縫若不挪動彷彿原本就是一體的。看到這個結果,陳永華立刻調來了大錘,力士一氣砸了七八下,才將尚未完全凝結透的混凝土砸碎。

“比之山中取來的條石還有些不如。”楊賢最後作出了結論。“但採石的用工省了,而且可以就地製作,運輸的人力和畜力也省了,更可怕的是,若能數十方一起製造,那便渾然如山體一般,大公子所言不差,卻是軍國重器!”

陳永華和楊賢交流了一番,再抬起頭,兩人用狼外婆看小紅帽的眼光看向鄭克臧:“大公子,此等神物,干係重大,不可輕易外傳,一旦外洩,恐與本藩不利,還請大公子將作坊及一應工匠交還工部掌握。”

“兩位大人不覺得克臧頑劣荒唐了?”這話擠兌得陳永華和楊賢老臉微紅。“既然如此,餘就不候了,這麼晚了,回去阿母肯定要責罵,唉,都是被兩位大人害慘了。”

看到鄭克臧轉身欲走,楊賢坐不住了:“大公子將來必定承繼王上大位,所謂家乃國,國乃家,一點外物,大公子還是交給工部為好。”

“好!”鄭克臧回首看向楊賢。“工部一定要,餘可以交出來,但是,餘不能白交。”看著陳永華眼中的不悅,鄭克臧淡淡一笑。“第一,餘今後做什麼,兩位大人弄清楚再說,切不可胡亂評判。”這句話又讓兩人臉上發燒。“第二,餘的水泥窯不交,但若干參與制水泥的工匠及倒可以交給工部,不過工部要拿一個冶鐵坊來換。”鄭克臧也不給陳永華和楊賢拒絕的機會,僅直說道。“第三,餘在水泥窯上花了一千兩,工部要報銷。”

一聽到這,楊賢馬上說:“漫說一千兩工部拿不出來,就是官營的冶鐵坊,工部攏總也只轄兩處,又如何可能拿出一半來。”

“堂堂東寧工部連一千兩銀子也拿不出嘛?”鄭克臧搖搖頭。“楊大人可是真會說笑,不過冶鐵坊之事?”鄭克臧皺了皺眉頭,東寧的冶鐵坊數量居然只有兩處,這是他根本沒有想到的。“罷了,沒有冶鐵坊換成船場也可以。”

“大公子這是獅子大開口啊。”楊賢苦著眉頭看了看陳永華,儘管剛才彼此之間鬧得很僵,但同殿為官,不看僧面還得看佛面,得到暗示的陳永華不得不上去替他幫腔。“這樣工部可吃大虧了,能不能再換個條件。”

“不交水泥窯是因為餘這邊還有其他的窯口在用,不過餘可以答應,除了自用,絕不對外出售水泥。”鄭克臧解釋著。“至於如何做竹筋混凝土的章程,餘也會另行交代給工部,但工部若只想佔便宜,這事就難辦了,也罷,餘再退一步,銀錢不要了,但工部船場”

看著剛剛宰了自己狠狠一刀的鄭克臧大搖大擺的向內廷走去,楊賢突然一笑,隨即臉色嚴肅起來:“陳大人,大公子又是如何知道製作水泥的,難不成又是從哪本書上讀來的?”

“這?大人問僕,僕又去問哪個呢?”陳永華嘆了口氣。“大公子不愛讀書,偏愛雜學,並非是什麼好事啊。”

“這話好沒道理,”之前還覺得鄭克臧頑劣的楊賢,此刻卻變了顏色。“若是盛世,大公子不愛讀書確實不堪為人君,但現在戰亂不已,聖人之言又如何抵得過實務呢”

書友再說小c沒有存稿,其實不是沒有存稿,而是縱橫沒有定時上傳的模式,至少我現在沒有看到,所以一出團就只能停更了。

23。又是一年新春來

不出意料,陳永華關於移民實臺的奏摺在朱錦的行在引起了爭論,反對方以目前在大陸施行的毛丁政策為由指認陳永華的建議會損害當地的稅收,而部分鄭軍將領也擔心自己在臺灣的田土受到衝擊,不過鑑於陳永華在開發臺灣時積累的壓倒性的威望,再加上臺灣畢竟是鄭軍根本,這一要求還是被朱錦接納了。

永曆二十九年十二月初,第一批因逃避戰亂而逃落至漳泉地區的三百大陸流民被送往了臺灣,從而啟動了朱錦統治時期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移民實臺行動,等四年後朱錦最終兵敗撤出思明之時,已經有超過一萬九千餘戶近八萬口的閩粵百姓及客家子弟渡海來臺,臺灣因此也得以新增了諸蘿與鳳山兩個縣

由於朱錦和數萬官兵依舊留在大陸,因此永曆三十年的新年一如去年一般冷清,不過今年鄭克臧卻沒有逃脫主持新年大典的責任………根據朱錦月前傳來的諭令,他將作為朱錦的代表接受東都百官的朝賀。

由於鄭克臧要接受百官朝拜,還要留宴,因此等他回到內廷參加董國太主持的闔家會餐時已經很晚了,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