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3 / 4)

,但一眾兄弟都虎視眈眈者,他也不好敝帚自珍,於是很快一輛雙馬牽引的四輪馬車出現在眾人的面前:

木質包鐵的大直徑車輪,寬大的踏板,漆成黑色的外表,一切都顯得如此的與眾不同。等進了馬車,兩排相向的座位上鋪著竹製的涼蓆,邊上是可以翻轉的案板,車廂的一壁還有若干暗門,開啟後分別可以存放酒具、茶具、燭臺甚至還可以充當書架。只是臺灣不能生產平板玻璃,因此車窗的位置是用絲棉做的可拉伸的窗簾。至於玻璃製作的馬燈當然也是沒有的,不過在車轎外部有一處插槽,可以將燈籠提杆插入,同樣可以提供夜間行車的照明。

“這四輪騾車可以用兩馬挽曳,也可以用四馬、六馬和八馬。”鄭聰解說著,不知不覺將鄭克臧當初的原話給搬了出來。“當然這裡面是有說法的,什麼天子八馬、諸侯六馬,餘等不要輕易的去僭越就是了。”

“二哥,不要說那麼多了,讓餘等坐上試試如何。”

“就是,就是!”鄭柔的話引起了大多數人的附和。“反正擠一擠能坐四個,要不,就繞著安平城一圈?”

“這?”鄭聰心疼的不得了,但又只能答應。“那好,就止一圈”

73。潛伏

“如今的局勢對本藩可是大而不妙啊。”上元節過去沒有多久,就傳來清軍攻入海壇,林升等人退守崇武(注:泉州灣和湄州灣之間、惠安縣境東南24公里的崇武半島南端,亦稱蓮島)的訊息,這如何不使得身處瓊州的一眾明鄭官員焦思焦慮,為此瓊州鹽運使陳廷章一早便過府拜訪。“老大人,咱們也該早做予備才是啊。”

“是啊,是啊,戰局不利啊,”鄭省英摸著尺長的鬍子感嘆著。“但軍務還需陳慶陳大人操持,餘等過多插手的話,恐怕政出多門反而不利於排程啊。”說到這,鄭省英忽然從陳廷章的臉色中覺察到什麼,呵呵笑了笑。“陳大人,要不,你帶著鹽運使衙門的人先行一步。”

陳廷章被說穿了心思,不由得訕訕的笑了兩聲,接下來卻毫不猶豫的應了下來:“老大人如此關照,下官自是感激不盡,正好還有去年的鹽稅八千餘兩,下官就一併押解思明好了。”

“正好把瓊山、文昌、澄邁、臨高等地去年積欠的一萬石稻米一併運到軍前。”鄭省英也已經徹底對眼前的局面失望了,因此能在大奔潰前搬走一些就儘量多搬走一些。“還有收集的四萬八千斤鐵料和三千四百匹布料也統統運走。”

陳廷章連連點頭並且主動提出把鹽運使衙門掌握的四百五十石精鹽也送回東寧充作軍費,對此鄭省英無不允諾,甚至還進一步提出安排各地知縣以押運的名義分批撤退的辦法。

兩人正在密議,門外的聽差突然拿了張名帖進來稟報:“府尊,堂外有一位老先生說是府尊的故人,今日遊歷到瓊州,請府尊拔冗相見。”

“故人?”鄭省英一愣,接過名帖開啟一看,情不自禁的叫了出聲。“是他!”見到鄭省英的眉目中多有驚惶不解的神色,陳廷章知趣的提出告退,鄭省英將他送出內堂,隨即反覆著。“且請他進來敘話。”

來人很快出現在鄭省英的面前,甫一見面,此人便長輯與地:“修千公,此來無恙乎。”

“陳贊畫,你不是在遊歷南海嗎?什麼時候回來的。”由於朱錦並沒有撤銷陳繩武的職位,因此鄭省英還是用原來的官職相稱著。“來來來,裡面坐。”等把陳繩武安頓下來,侍者奉上茶水,鄭省英說道。“來了正好,陳崖五要押送餉銀回思明,你正好一路回吧。”

“陳崖五怕是想逃吧?”陳繩武面色一厲,隨即一針見血的指出了陳廷章這位同姓的目的。“虧得王上還如此的重用他。”陳繩武哼哼著。“若是餘還能在王上面前說得上話,少不得參他一個臨陣脫逃之罪。”

“大難來時各自飛。”鄭省英卻不以為意的搖搖頭。“陳崖五他們沒有投靠韃子,已經算得上有操守了,就不要再吹毛求疵了。”

陳繩武聞言眯起了眼睛:“如此說來陳慶和修千公這邊也早早做好了撤軍的準備了?”

“不撤兵還能怎麼樣,現而今除了瓊山和文昌,各縣能守住縣城已經是不易了,”鄭省英訴苦著。“陳輕瀾如今最大的想念是把這支隊伍完整的帶回東寧去,將帥既然已無鬥志,那這仗還怎麼打,瓊州還怎麼守,也就是尚可喜不想跟咱們拼命,否則,”鄭省英沉默了幾息這才繼續說道。“否則怕是丟失瓊州就在眼前了。”

聽完鄭省英的話,陳繩武也表情凝重:“這麼一說,瓊州是肯定守不住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