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將一一領命,這時劉國軒說道:“施琅而今移師西嶼洋麵,甚為不智,西嶼頭有本藩陸師炮臺,其正好為本藩水陸兩師夾擊,明日決戰當一鼓而定”
可是劉國軒料錯了,因為傅為霖的通風報信,清軍方面對鄭軍在澎湖的不知一清二楚,因此第二天清晨,當劉國軒準備出動全軍出動跟施琅所部清軍決一死戰的時候,卻得到了清軍不知去向的訊息,劉國軒無奈的收兵回營,並派出十餘隻快哨船四下打探。
清軍由於船隻眾多,所以很快就暴露了位置,劉國軒聞訊便率鄭軍水師主力南下,進駐虎井嶼、桶盤嶼與清軍在八罩嶼的水營隔海對峙。由於先前的勝利,劉國軒錯誤的認為清軍不堪一擊,於是不待己方營盤扎穩便全力向八罩嶼進攻。
此時清軍以逸待勞,發揮船多的優勢,林賢和朱天貴等部與施琅通力合作,自辰至午奮戰不止,縱然是劉國軒親冒矢石也未能開啟局面,最終劉國軒力戰不勝帶著輕傷和十五條船的損失退回了虎井嶼、桶盤嶼。
當天夜裡,施琅實施夜襲,用火攻船直襲鄭軍水營,劉國軒猝不及防,雖幾經搏殺,當最終未能守住兩島,天明之後劉國軒被迫撤回娘媽宮,此時鄭軍大中型戰船已經不到一百八十艘,而清軍依然保有近二百艘,戰力的天平開始傾斜了。
六月二十日清晨,施琅派人以慰問劉國軒傷勢的名義前來實施招降。
對於施琅的圖謀,劉國軒明確予以拒絕:“尊侯仕明遊擊,亡歸延平,復主逋逃,臣事三姓,此足下智若轉圜,勇於舍舊,捷出尋常萬萬,猥欲策駑末步驥塵,殷殷意厚,敢不拜嘉。國軒老矣,君存與存,君亡與亡,若一旦背而他之,卒然反噬,雖犬馬有不忍為,而謂國軒不犬馬若也?詰朝相遇,不盡欲言。”
儘管招降被劉國軒用辛辣的語言給頂了回去,但施琅卻依舊沒有放棄臨陣策反的念頭,他不斷派人以向故舊問安的名義給鄭軍各部送去招降的書信,姚啟聖也恰好此時派人過來誘降,在兩廂夾攻的情況下,鄭軍中的高階武官開始動搖了,其中左衝鎮鎮將楊德率部叛逃,造成鄭軍上下極大的震動。
為此劉國軒再度召集眾將,苦口婆心的告誡道:“以功,則三桂莫大,然以撤藩窘死,他皆殲殄,唯琅與天貴廑存,假以毒我。海氛朝以靖,兩人夕以誅耳。且兩軍殺掠相當,勝敗未卜,何餒然即欲投燼若斯?願共諸將軍決一死戰,以定去就何如?”
劉國軒語重心長的話語打動了猶豫不定的鄭軍諸將,於是軍心重新穩定下來,然而此時施琅得到來自大陸的增援,戰船總數更是達到了二百四十艘,佔有絕對優勢的他便不在等待鄭軍從內部瓦解,六月二十二日,最終的決戰開始了。
120。澎湖海戰(下)
決戰當日,施琅將所部分為四個部分。中路共有五十六艘大型戰船,分為八隊,每隊有七艘船,由施琅親自指揮,作為主力進攻娘媽宮。右路由朱天貴指揮,共轄有五十艘戰船,從東蒔攻入雞籠嶼、四角嶼,之後會合中央部隊夾攻鄭軍。左路由林賢指揮,也有五十艘船,計劃從內塹攻入牛心灣,讓鄭軍誤判清軍要在此地登陸。另外施琅還將八十艘較小的廣船、鳥船組成預備隊,隨時準備增援各路清軍。
在發現了清軍的動態後,劉國軒當即作出了調整,以江勝所部應對數量較多的中路清軍,以陳諒部對付內塹洋麵之敵,以邱輝和陳啟明兩部合力對方出現在雞籠嶼、四角嶼海面上的清軍,劉國軒則親率大艦作為預備隊並視各個方向的戰況予以增援。
明鄭方面的目的當然很明確,那在諸島炮臺的掩護下擋住清軍大部,先集中力量吃掉清軍一翼進而席捲全軍,在敵眾我寡的形勢下,不能不說,這個方略是正確。
雙方的戰鬥很快就打響了,這一天恰逢海上颳起了颱風,辰時(7時—9時)左右受颱風影響,海上吹的是西北風,鄭軍憑藉著順風一時佔據優勢,清軍左路李賢部和中路施琅本部為實力相差不大的鄭軍所阻撓,根本無力突破鄭軍的海上防禦。
右路戰場上則出現了一個戲劇性的場面,作為鄭軍水師前鋒的丘輝和林應為兒女親家,而林應和朱天貴也是兒女親家,大家又都為明鄭的舊日同僚,有這層關係,兩船相對的時候,朱天貴站於坐船尾樓上高聲大呼“親家”不止。
當然朱天貴的意思可能是想在戰場上招降了邱輝,但脾氣火爆的丘輝卻對這個叛徒痛恨不已,當即咬牙切齒回應道:“叛賊!背義之人,天所不容!”
說罷,邱輝即令舵工轉舵,發炮,說來也神了,這個時代的火炮從來就是機率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