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衙役剛剛想退下,都司卻阻止道:“慢!要是他們走了,這餉、糧怎麼辦?”
知州聞絃歌而知雅意,但有些話不能由他出口,所以他故作不解的問道:“都司大人的意思是?”
“走可以,總得留下些什麼吧??”
186。萬泉河之戰(2)
清軍在駐紮後第三天開始向鄭軍據點發動試探性進攻,首先上陣的自然是千辛萬苦運來的紅夷大炮。說起來南懷仁(ferdinandverbiest)曾經為康熙製造過神威無敵大將軍炮(中型炮)、武成永固大將軍炮(重型炮)、神功將軍炮(輕型炮)等管徑比較合理的野戰火炮,但這些製作精良的火炮是八旗制式的,根本輪不到兩廣清軍使用,因此何傅的部下只能使用以英國戰艦所用短管火炮為藍本的老款式紅夷大炮。
當然老款式的紅夷大炮也是炮,打起來威力依舊十足,只要捱上一發自然是土石崩裂,死傷枕集。不過,清軍的炮火雖然熾烈,但怎奈何鄭軍的稜堡低矮又廣泛採用竹筋混凝土澆鑄的整體構造,因此清軍的炮擊往往高高掠過,即便有幾發命中的,對於堅固的城防也無可奈何。炮擊半日之後,已經瀕於炸膛邊緣的清軍炮火終於啞殼了,此時各路清軍次第上陣,紛紛撲向各自當面的鄭軍塞砦。
由於毗鄰水量充沛的萬泉河,因此鄭軍在幾處砦堡外都構築了與河道相連的護城水濠,不過這些個水濠都有些古怪,寬度、深度倒也符合常情,但在稜堡的各個“凸”出的位置處僅有極少處落腳的地方,倒是在“凹”進去的地方卻有足夠的落腳點,這些落腳點還特意用水泥砌得平整,似乎生怕清軍不加以利用一樣。
抬著各種攻城器械的清軍蜂擁的逼近鄭軍的城砦,但鄭軍的火力基本上保持沉默,只有“凸”角的部位上時不時有一兩發銃彈射出,間或打倒一兩個清軍,但這點損失對於清軍來說幾乎感覺不到,很快清軍便利用粗製的壕橋次第越過水濠。
不過輕而易舉越過水壕的清軍,在面對鄭軍有稜有角的古怪城牆事卻有些無從下嘴的感覺………正當面幾乎無法架梯,只能向平整寬敞的“凹”底前進………幾乎是被後面的自己人推搡著,一眾清軍陸續陷進了鄭軍預設的陷阱。
十幾部雲梯終於架了起來,可還沒有等清軍攀爬到一半,對面的砦牆上就出現了一個黑洞,隨後一串金屬射流從黑洞中迸發了出來,一次不夠,接著微微移動炮口的角度再來第二次,又是一次。當薄薄的硝煙籠罩在整個“凹”底上空的時候,被交叉火力攢射的清軍橫七豎八的倒滿了一地,而部分僥倖脫逃的,也被頭頂上丟下了的震天雷給再次洗禮了一遍。
由於三路清軍的指揮將領不同,因為面對這種古怪的稜堡,各路的損失也不同的,有的淺嘗即止,一見不對就停手了,有些吃了虧還不明白怎麼回事,連著衝了三五趟才被迫收手,如此加加減減,清軍的第一次試探便丟掉了差不多一千五百來號。號稱十萬的清軍,事實上只有二萬七千餘人,照這個數度打下去,也不過是二十來天就悉數報銷,因此不敢大意的何傅當即叫停了接下來的進攻。
不過清軍是暫停了進攻,但鄭軍這卻閒不下來,只見在清軍視線不能及的地方,若干條快船搭載著各種物資相繼運往前線稜堡,在卸下物資之後,他們還將搭載一部分傷員………如果有的話………返回江心沙洲。
輸運物資只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處理城下堆積如山的屍體也非常重要,瓊州是熱帶,屍體存放一夜就會發黑髮臭進而引發各種疫病,為此,若干名黑面板的奴軍被從城頭吊下,帶著紗口罩的他們在城頭火銃手的護衛下將城下的屍體一一檢視,有用的武器、鎧甲放進吊籃,至於殘肢斷臂以及血肉模糊的身子則拋入水濠,而另外一批人則逐一將屍塊撥入滾滾的萬泉河中
“軍門,鄭軍的城砦小且古怪,若一味硬衝的話,恐怕一來兵力施展不開,二來損失定然非小。”鄭軍拋屍的作法在清軍中引起了震動,由於害怕死無葬身之地,因此清軍計程車氣在膽怯與亢奮之間搖擺,為了避免軍心動盪,左江鎮總兵丁盛梁再次建議道。“還是以一部監視鄭軍行跡,大隊繞道過河,如此兩相包夾,鄭軍斷然無處逃遁。”
“何軍門,”惠州鎮總兵馬奇勳也開口了。“下官觀察鄭軍堡寨,發覺一處止多屯兵五百來人,就算大頭都在後方沙洲及對岸,怕也不過四五千的樣子,而之前探馬報稱探明海逆曾增兵數千,這些兵都到哪去了?留在萬州一線嗎?都到了決一勝負的時候了,鄭軍還會分兵嗎?”馬奇勳搖了搖頭,說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