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部分(2 / 4)

與明鄭相約攻打阮逆,本官記得當時曾經操訓過一段時日將士,如何今日安溪公又言道軍士年久失操,莫不是懼畏了北虜。”

這話問道根上了,當初向鄭藩稱侄之後,依據約定鄭主的確操練過一段時間士伍,但是很快就停止了下來,一方面固然是財力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多年承平之後,從上到下的畏戰情緒在作怪,而且說到底,這件事最終還是能扯到安於逸樂的鄭根頭上。

鄭陀注意到鄭根的臉色變化,肚中暗笑,但回應的語氣還是很平緩:“丁大人,我等武人戰死沙場是應該的,並沒有什麼畏難不畏難的心思,只不過動員大軍是要花錢的,大人可知道北虜什麼時候就發兵了?”

沒錯,鄭主現在處於兩難,動員大軍抵禦的話,不知道明鄭什麼時候過來,萬一花了偌大的開銷,對手姍姍來遲,那不用打經濟上就破產了,可若是暫時不動員大軍,鄭軍一下子就打過來了,那同樣也要完蛋。

丁朝一無言以對,邊上的兵番知番李用男踏上一步:“臣以為明人如今還在與大清對峙,所謂南輕不過是大言恫嚇而已,不足為慮。”

“李大人,”莫陪從重新站了出來。“據明鄭使者所言,清鄭之間已經在議和了。”這個訊息又震驚了在場的所有人,是的,一旦北方兩個死敵暫時握手言和了,那明鄭大軍南下就不是虛言。“當然,這也可能是對方在虛張聲勢,但也不能不防啊。”

“主府能不能請紅毛夷出面助戰?”聽了半天不響的國老黎恩光開口道。“北虜不可商議的一條就是排除荷蘭對我安南的影響,想必紅毛夷知道一定會很惱火的,如此主府或可以借夷制蠻,維持眼下格局。”

“紅毛夷又不是沒有跟北虜打過,結果還不是奈何不了對方。”禮番付楊道篙站出來否定道。“而且紅毛夷在安南的利益遠不如同大明通商的利益深厚,且大明又沒有緊張紅毛夷在安南繼續通商,臣下以為紅毛夷未必會替主府出頭。”

眾人一陣沉默,是啊,打仗打不贏,拼利益又拼不過人家,這可怎麼才好。

這時,以大理寺正卿身份出任參從的李永福出列言道:“臣下以為明鄭並非是想索要安南領土,否則這一條就也當不準再議了。”

一句話驅散了在場人眼前的戰爭陰霾,太原鎮守、邵陽郡公鄭讓出列道:“李大人所言甚是,夏王索要的不過是掌握定價權和免稅待遇以及北人在安南定居、置業、開店不受盤剝的待遇,至於主府與泰西諸夷之間交往嗎?咱們除了跟紅毛夷有些許外,其他有嘛?”

“如此看來在升龍和各口岸設立使節其實也並無什麼緊要的。”黎陽侯、儀賓張太焯的官位雖然在眾人之中不顯,但他是鄭根的女婿,因此說話可能就代表了鄭根的意思。“左不過是夏王不放心安南官吏的操守,為了保護明人而特意安置的。”

張太焯言罷,殿內眾人明顯分為兩派,不過大多數人已經基本傾向接受乙、丙兩條,只是在第一條上,大家異口同聲表示絕不能答應,於是王座上的鄭根便責令莫陪從繼續去跟明使協商。不過事情並沒有告一段落,對於是不是接受明鄭的建議流放黎皇,進而由鄭主正式登基,下面的人也有不同的意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除掉黎皇其實還是有好處的,至少冗床疊架的政治架構可以精簡,原本供奉黎皇的大筆開銷可以得到節約,護衛黎皇的軍隊可以用在他處,更不要說新君登基肯定還有一次封賞。因此傾向接受明鄭提議的佔到了多數,只不過好處雖多,壞處也不少,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南面阮主的態度。

“明使所謂上中下三策對付廣南,其中下策不可取。”這是自然的,一旦明鄭吞下了廣南,那麼安南就處在明鄭南北兩線外加海路的包圍之中了,到這個時候,安南說不定就成了阻礙明鄭兩塊領土連線的肉中刺了。“上策由主府併吞廣南也不是這麼容易實現的,臣下以為當請大明一併冊封阮氏,雙方約為兄弟,消弭兵火。”

說話的人只是考慮到承認現實,但鄭阮之間的仇恨卻也不是這麼容易就緩解的,五軍都督府剛剛對明鄭還畏敵如虎,此刻對上阮氏卻又信心十足了起來:“臣等以為不可。”

為什麼不可,因為明鄭給了大宗的武器支援,還答應出動運輸船隊幫忙運輸部隊。

“臣等以為黎氏即去,主府又獲得北方大量軍械,完全有力量統一全國。”

主張武力統一者認為無論如何都要打過一次再說,贏不了再讓大明出面調解甚至並立兩皇好了,總之不能連嘗試都不嘗試一次。

反對者認為,之前已經嘗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