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2 / 4)

與清廷中的正統地位,另一方面鄭軍在江南對附逆士紳大肆鎮壓,也需要有一個對照的例子以便說明鄭軍的作為並非針對士林、儒教,所以才有了這聲勢浩大的一幕。

“好了,不要說梨洲先生了,”鄭克臧指了指馮蓮孃的肚子。“太醫怎麼說來著?”

提到肚子裡未出世的孩子,馮蓮娘臉上浮起了一絲神光:“太醫說胎位還是很正的,只不過這次是第一胎,所以要多慎重一點。”

鄭克臧點點頭,他的一眾妻妾中,陳纖巧有二子一女,謝紫菱有一子,童春娘和方玉娘各有二女,就連最後進門的李氏都有一女,唯獨馮蓮娘和耿糖兒還沒有子嗣。不過,耿糖兒是因為鄭克臧憐惜她年幼,所以承歡時有加註意,只有馮蓮娘是因為之前的某些原因而遲遲沒有懷孕。馮蓮娘也曾一度傷心流淚,不過如今一切都隨著這個孩子的來臨而改變了。

“那孤不就慘了嗎。”鄭克臧在女人耳邊開著玩笑。“長夜漫漫,你讓孤到哪裡去安眠。”

多少年的夫妻了,馮蓮娘當然知道鄭克臧是在耍花槍,但是她還是忍不住給了鄭克臧一個白眼,不過白眼拋的跟媚眼差不多。

鄭克臧哈哈一笑,然後站了起來:“寶官、珍官今天第一日開蒙,孤且去看看,稍晚些就過來,好了,嘴上就不要再掛油瓶了”

就在鄭克臧在東寧安享太平的時候,大陸上的動盪依舊在持續著。

九月二十五日,贛西義軍在各路清軍的逼迫下轉向東北方向渡過長江,一路攻陷黃梅、宿松闖入安徽境內,安徽綠營多被抽調,一時無力阻擋義軍前進,義軍得以遁入大別山區。

不過正是由於熊心最終選擇進軍大別山區,導致了贛西義軍的大分裂。一部分不願遠離家鄉的義軍隨後奪路南下,經英山、黃州等地折返陽新,而另一支不願意苟安的義軍則繼續北進經霍山、六安、廬州闖入淮上,至於在大別山中繼續打著“朱三太子”旗號的義軍主力也隨後轉入豫鄂皖三省交界處。

有人說流寇是明朝覆亡的根本原因之一,這種說法其實是有幾分道理的,因為義軍也好、反賊也罷,他們原本是農民、小手工業者,如今脫離了土地和產業,本身就不事生產,不但不事生產而且破壞所經過地區的生產,更為可怕的自古都是賊過如梳兵過如洗,殺紅眼的官兵會比義軍流寇更大的破壞該地區的生產生活,而且官兵是要拿餉的,餉從何來?自然是轉嫁到其他沒有戰亂的地區,以至於全國其他地區的百姓生活也遭到拖累。

如今清廷也遇到了明季時一樣的麻煩,自是不敢怠慢,為此清廷再度明發上諭調動援贛的湘省、粵省綠營協助贛省綠營繼續堵防追剿南返義軍,與此同時調動閩省綠營轉入衢州應對鄭軍攻勢,再將原本南下的壽春鎮調回原防協調皖南鎮、歸德鎮鎮壓北上淮泗的義軍,至於龜縮在大別山區的義軍主力則呼叫豫省綠營南陽鎮及湖北綠營加以圍殲,並且為了豫省空虛,又掉狹西綠營利橋營、宜君營、蘆塘營、化平營、安定營,隆德營,西鳳營,邠州營,長武營,慶陽營,涇州營等部開往洛西聽用。

正當清廷自以為萬無一失之際,廣東的漢留組織策動添弟會、乾坤會、白鶴教等反清團體在粵北、湘南、湘西南及桂東起事,再加上其他反清團體的響應,迅速在上述地區掀起狂潮,在短短二十餘天內,三省近二十州、縣相繼落到了義軍一方。

十一月十九日,湘粵桂義軍代表在三省交界的連州聚會,推薦桂東大豪杜煜天(書友蹲牆角的花推薦)為督師,不過由於各方的利益無法調和,因此義軍最終無法合力行動,各部自行其是,雖然給清軍造成了更多的混亂,但勢單力薄的義軍無力與清軍大隊抵抗,只能繼續流竄併為各地團練所困

在全國的反清鬥爭再度高漲的時候,利用清軍頓兵錢塘江和寧海一線的機會,鄭軍迅速擴大兵力並轉移人口,截止到十一月二十日,浙東鄭軍的總兵力已經擴大到原來的兩倍,更有超過一萬五千戶的百姓被遷移到舟山各島,其中將有一半以上遷至臺灣,其餘的則將留置大衢山、岱山諸島,在重新分配土地之後這些屯民將為大衢山都督府就近提供軍糧等物資,以便將來為東寧減輕運輸壓力

不過由於戰亂以及鄭軍的大規模遷移人口造成的動盪,紹興和寧波兩地的秋糧收穫並不足以支撐四萬鄭軍的長期作戰,再加上東寧的糧食儲備也出猛降的趨勢,因此鄭軍被迫發起攻打杭州的作戰。然而各地來援的清軍齊聚杭州城中,鄭軍猛攻三天未能突破城防,在此情況下,洪拱柱當機立斷撤過錢江,僅以舟山分艦隊及小股陸師分別監控杭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