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部分(3 / 4)

宮中的數位黃教高僧。在接受了這些喇嘛奉上的哈達和祝福之後,鄭克臧向他們表示,不日將撥內帑二十萬貫於武烈河東岸修築兩座西藏式黃教寺院,以供活佛及呼圖克圖們傳法。鄭克臧還同時規定這兩座寺廟將是昭烏達盟和卓索圖盟的最高寺廟。

三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間,被要求出席承德之會的漠南蒙古各旗王公大多先後抵達。

“各位王爺聽說沒有,哲里木那邊大冬天也不太平。”趁著鄭克臧還沒有召見,蒙古人之間也在串聯。“有幾十個蘇木(注:鄉)被搗毀了”

一個年老的王公似乎回憶起祖輩敘述的歷史:“想當年延達汗在的時候,我蒙古是如何的興盛,可是如今華夏要打、大清也要伐,這日子沒辦法過了。”

“但大清能威脅的不過是哲里木的幾個旗而已,華夏卻近在你我身邊。”一想到固安之戰中夏軍騎兵的表現,參與此役而後被華夏釋放的一名旗主就渾身戰慄。“如今我漠南各部已經摺損太多的丁壯,又如何能與華夏對抗,只要華夏不像滅亡察哈爾一樣滅亡我等,就算武成大皇帝再苛烈,我等也只能忍耐。”

華夏對蒙古苛烈嗎?當然比起額外還給俸祿的清廷來說大大不如,可是王公們真在乎那幾千兩銀子和幾十匹綢緞嗎?答案是否定的,只是華夏一開始便強迫各旗旗主到歸化城居住,後來雖然鄭克臧撤銷了該政策並改以任命旗主輪流到各州府擔任各地安撫副使、安撫使參事這個相對緩和的政策,但華夏要在蒙古地區設驛站商棧的宗旨卻沒有改變,這無疑是架在蒙古各旗脖子上的刀。然而察哈爾的滅亡就發生在眼前,所以元氣大傷的各旗各盟也就只能戰戰兢兢的預設鄭克臧定下來的制度。

“聽說武成大皇帝要把達裡岡愛的官牧場暫時劃給了投誠的察哈爾餘部居住。”一名蒙古王公說起一則傳聞。“接下來察哈爾人怕是要成為華夏手中的刀了。”

“達裡岡愛那地方才多大,如何能安置得下察哈爾八旗殘餘的部族,”另一名王公搖頭道。“華夏朝廷必然驅使他們東征大清或是北上外喀爾喀,察哈爾人要活下來怕是還得流不少的血。”這位王公哀嘆道。“不當刀就要被刀所殺,當了刀也有折斷的一天,但願這不是我們蒙古人的未來,否則”

“否則什麼?”也有人不以為然的。“各位旗主以為我們這日子就能安穩了?也許吧,可是根據華夏頒佈的蒙古爵法,用不著三代,各家的牧場就會細碎得驅馬半日便可出境,屆時你我的子孫怎麼辦?不給華夏人當刀還能怎麼辦!”

“別說將來了,就眼下,華夏在歸化城招募的義從軍已經有過萬人了,其中不乏是各旗的臺吉、塔布囊。”一名身材消瘦,明顯是傷愈不久的蒙古王公憤憤的說道。“都是被華夏許下的牧地和奴隸所吸引的,再這麼下去,我的屬丁都要跑光了。”

“華夏不斷向河套、遼河派出屯墾,牧地是越來越少才對,華夏哪來的這麼大地方安置。”有王公質疑道。“華夏朝廷莫非是在騙這些人?”

“騙?華夏朝廷根本用不著騙人,科爾沁不是還有幾個旗依附大清嗎?剿滅了自然就有牧地了。”有人冷笑道。“而且黑龍江那邊也有草場,呼倫湖邊上就是好水草地。反正一切都是大清的,華夏得了肉和骨頭,湯自然能分些給咱們蒙古人。”

“就算上呼倫湖的牧場和科爾沁的牧場,那才多大,華夏又能安置多少人過去。”一位紅光滿面的蒙古王公悶聲的說道。“一代、最多兩代就分光了,接下來怎麼辦?華夏朝廷要不想把說出口的話收回去,那麼就只有向外喀爾喀、準格爾、甚至羅剎國開戰了,到時候我們蒙古人肯定又是前驅”

“要是這樣倒也無所謂了。”一名身子圓滾滾的王公掃了掃在場的眾人。“不用命去搏,誰會給平白的給你領地和奴隸,但問題是外喀爾喀或許對華夏來說並非什麼強敵,但準格爾人和羅剎人,這就難說了,大清也在他們身上吃過虧”

“說那麼遠的事幹什麼,”一名獨目的蒙古王公冷冷的說道。“子孫怎麼樣是子孫的事,只要華夏現在不動我們的草場和子民,一切就由華夏去折騰好了。”

身材消瘦的王公叫道:“那我們的屬丁就這樣白白讓華夏給騙去了?”

獨眼王公冷酷的回應道:“有本事就去跟華夏人討要,若是不敢的話,須得自家看好了,少在外人面前丟人現眼讓人家笑話”

在蒙古王公們串聯的同時,陪伴鄂爾多斯七旗王公朝覲的清套大使尹隆正在向鄭克臧報告:“伊克昭盟之前向臣表示願意接受了朝廷的命令,年內七旗便將遷往察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