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軍紀問題,因此他最終同意了。
“若是各位能答應本官兩個條件,且又能自行攻下兩城的話,倒不是不可以。”牛明理伸手一比:“第一,要確保亭可馬里港的建設不受影響;第二,反抗者可殺,殺降不詳。”
親自帶隊出馬的祁老闆拍胸脯保證道:“殺人是傻瓜,我們莊子裡還缺勞力呢,就是不運往緬南,先拉到亭可馬裡也能加快修築堡港不是”
西洋三十六家的主事人走了,強校尉卻責備起牛明理來:“牛大人,你不該答應西洋三十六家胡來,這分明不是逼著紅夷拼命嘛。”
強校尉雖然鎮守府雜式船分艦隊的管帶,但跟牛明理之間的上下級關係並不是十分嚴格的,因此牛明理不是命令的口氣跟他說話:“所謂弱肉強食,只要有壓倒性的力量,紅夷拼命不過是螳臂當車而已,有何可懼的。”
邊上塗校尉也帶著嫉妒的語氣的說道:“西洋三十六家不過一海盜而已,居然也想指望內藩身份,如今借紅夷之手消耗之,有何不可”
610。取遼東(1)
三月底四月初的東北,春寒料峭,絲毫沒有那種春暖花開、萬物欣欣向榮的感覺。
雪雖然已經開始化了,但雪水滲入泥土之中,將原本凍得結實的道路變得一片泥濘。
數以萬計的旗民及剛剛被從最底層的阿哈升格而來的新開戶人,正自願或非自願的在這片泥濘的大地上掙扎北行。由於牛馬都被徵去運輸各種物資了,因此所有人只能步行。常常有人摔倒,但被人扶起來之後還得繼續支撐著前行。
雖然每家每戶都準備了或多或少的麵餅和肉乾,厚實的衣服也都穿在了身上,然而夜裡宿營時卻幾乎無法找到避寒擋風的地方,只能草草露宿在火堆旁取得一些溫暖。結果沒有幾天,那些身子底子薄的就撐不住了,不是走著走著就倒地不起,就是越走越慢,拉在了隊伍的最後面,最終不見了蹤影
對於死者,一開始還有家人予以掩埋,然而死的人越多,周圍的人也就越麻木。掩埋屍體的情況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奪取屍體上的衣服和懷中尚存的事物,以便自己能熬過這段幾乎與死亡同行的漫長旅程
允禵站在高處看著自己的部隊魚貫南行,心裡卻是一片冰涼。
清廷大肆撤退遼東百姓的行動是在同治二年的二月初便開始的,然而由於組織不善、缺乏足夠的運輸工具和輸運牛馬等原因,北遷的速度異常緩慢,快兩個月過去了,先期出發的才抵達阿勒錦以南,至於大隊更是連松花江都沒有渡過。
而夏軍已經在當年的三月末再度發起了對遼瀋的進軍,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避免對於清廷存續而言至關重要的四十餘萬遼東旗民不落入夏軍之手,允禵就必須要將夏軍堵在柳條邊內,這也意味著他必須在力量不足的情況下與夏軍打上一仗。
不過令允禵擔憂的不只是兵力不足的問題,更讓他頭疼的還是馬的問題………說起來,允禵部雖然在攻打叛離清廷的科爾沁四旗中斬獲非小,然而殺敵三千自傷八百,近一千多士卒的傷亡和近三千匹軍馬的損失讓攏總只有八千匹馬和二萬五千頭羊的繳獲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貶值,更不要說回程時因為草料不足的問題又損失了二千匹馬和五千頭羊了………如今已經羸弱不能驅使的馬匹被輔軍帶往寧古塔周邊放養,沒有了馬匹的助力,允禵精心策劃的利用馬速突破夏軍阻攔火網,然後用肉搏戰擊潰夏軍的戰法就無從發揮了,接下來清軍只能用血肉來抵抗夏軍犀利的炮火
當然,允禵並不知道自己對手新任東北行營都部屬的席大平此刻也在犯愁。
席大平犯愁的原因幾乎跟允禵一樣,那就是夏軍同樣缺乏足夠數量的運輸工具和馬匹。
夏軍缺馬自然不是因為一個冬天下來馬匹掉膘厲害不能使用這個原因,要知道夏軍的馬料系由幹苜蓿、燕麥、粗糠、黑豆、魚骨粉、海鹽調配而成的,營養成分遠比只有普通幹牧草的清軍馬料要高,因此夏軍的馬匹冬季掉膘的情況並不明顯,但關鍵是夏軍使用的大多是非閹割的公馬,春季正是馬匹發情的季節,公馬暴躁根本無法使用。
夏軍裝備的火炮等必須拖曳的物資又眾多,單靠少量騸馬根本無法運輸,而之前募集的大量支前民伕則因為節省軍費、減輕華北糧食供應壓力以及保障農時等原因在安陽之戰結束後即被鄭克臧下令解散還鄉了,席大平又無法在春耕之時募集到必要數目的新運伕,因此夏軍的行動其實也是舉步維艱。
好在,遼河、渾河解凍之後,夏軍水師的平底運輸船能沿河口而入,這就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