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至少能讓清軍損失兩三千人,胤祥攏總才七萬人,三四次失敗後已經萬餘人非死即傷了,接下來他又能揮霍幾次呢?
不得已,安陽城內的清軍只能看著絞死自己的絞索一日日的收緊起來。
然而清軍暫時消停了,夏軍還不幹呢。因此,只要風向和風力大小合適,夏軍就會點燃孔明燈,利用風力將各種各樣的宣傳品送入安陽城內。這些宣傳品有文字的,有圖畫的,有公佈夏軍真實戰績的,也有捏造康熙遺詔之類的。一開始,清軍上下還十分緊張,生怕因此動搖了軍心,但後來也就見怪不怪了,甚至把這些宣傳品當成調劑枯燥生活的精神讀物。
既然宣傳品的功效不大,夏軍便拿出了新式武器。所謂新式武器就是火箭,當然這不是那種箭頭上扎一塊布然後點燃了射出去的那種火箭,從某種程度上說更像是放到高空的焰火,只不過焰火的外殼多半是紙,而火箭的外殼卻是薄鐵皮。不過正是因為外殼的重量大了,因此射程是相當的有限,只能射出五十到八十華夏步,遠不如火炮的射程。
有人說,既然不如火炮,為什麼還要列裝,但這是鄭克臧的意思,兵部軍械司也只能湊趣,只是裝備後基本沒有用過,這一次算是安陽城第一個嚐鮮了。
華夏武成十四年九月十八日,也就是康熙**後第四天,距離第一道壕溝一百二十華夏步距離的夏軍第二道壕溝實現合圍。二十天後,又向前掘進了一百五十步的第三道壕溝再度完工。只是這一次完工的胸牆部分非但沒有像前兩者一樣固化,反而用周邊各地收集來的籮筐承載,就這麼看似隨意的堆放在清軍的炮口之下。
二百三十華夏步,換算成清制,也就二里多,完全在清軍擁有的武成永固大將軍炮的射擊範圍之內,因此清軍當即對胸牆部分開火。但令八旗內外火器營上下詫異的是,炮火雖然轟散了一部分土筐,但卻未對胸牆的主體結構造成破壞,而清軍限於彈藥數量的有限不能持續對一堆泥土實施炮擊,只好看著夏軍晚上收拾收拾,第二天重新出現完整的土筐大堤。
正當安陽城上清軍茫然不解以為夏軍使了巫術之時,輪班上崗的夏軍又開始了繼續向前掘進,這一次又向前掘進了一百五十步,如此距離安陽只有百步之遙了。如芒在背的感覺,令清軍上下都輾轉反側,除非湊巧打進戰壕了,否則火炮對壕溝無效,至於出兵驅趕嘛,夏軍的遠端火炮已經進駐了第二道胸牆處,自己卻在人家的射擊範圍內,明擺著是送死。怎麼辦?只好盼著天降大雪,把夏軍凍死。
可讓清軍失望的是,雪是降了,但夏軍依然不顧寒冷,繼續開挖凍得嚴嚴實實的泥土。
十月二十六日,第四道戰壕合圍,夏軍隨即又向前開挖了幾條小型的交通壕。
這幾條刻意挖掘的單人通道三天後,已經歪歪扭扭的抵達距離安陽城外護城河不足五十步的地方,清軍幾乎可以看清夏軍在向兩側橫向挖掘時的動作。但對於這麼細小的交通壕,已經視若無睹的清軍只當是夏軍前置的觀察哨,因此並未十分警覺………不過想想也是,安陽城的動作其實早就無法逃脫夏軍的觀察,所以多一處少一處觀察哨有什麼區別。
十月二十九日晚上,夏軍將四千支新式火箭運入這些看起來像觀察哨的發射陣位。四千支火箭,平攤到八個發射陣位也不過是每處五百支而已,然而這新式火箭的聲勢駭人。當一組十支火箭齊齊升空之後,黑夜裡反覆出現了八十道火流星一般。
這些火流星有的飛的低撞上了城牆,隨即落地爆炸,有些飛得高,落入了城內,頓時引起了大火,最巧不過的才正中城上敵樓和望哨,將其迅速變為一團火炬,甚至還引燃了城牆上堆積的火藥,引起驚天動地的爆炸。
看到火箭的威力如此巨大,彷彿拿到好玩的玩具的夏軍一線射手樂此不疲的將一組組的火箭全部發射出去,安陽城徹底亂套了
590。滅清之戰(28)
彰德府城是個古典的中國城市,內中建築都是土木結構的,一旦點饒,火勢很快就會綿延整個街區,再加上冬季天乾物燥,雖然有積雪,但卻根本無法阻擋大火的燃燒。因此,夏軍發射的火箭很快在安陽城內引發了數十個起火點。
當城內大火剛剛燃起的時候,清軍還試圖撲滅火勢,但此時夏軍的火箭還在不斷的射進城內。由於火箭本身是具有一定的殺傷力的,所以清軍一時自顧不暇,就算有綠旗兵和民伕在八旗主官的逼迫下冒死救火,可這邊還沒撲滅,那邊又開始燃燒了。
夏軍五千支火箭發射一空時,城內已經徹底不可收拾了,洶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