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部分(3 / 4)

去的各路探馬相繼報告了夏軍騎兵大隊的到來,“鋪天蓋地”、“無邊無際”是報告中必然有的修飾詞。

晚了,一切都晚了,差一點要跳腳的兩人知道自己還是沒有逃出華夏設下的陷阱。

既然如此,那就決一死戰吧,蒙古人攻城不行,但騎戰還是天下無雙的。

八旗貴胄們尚有如此的信心,蒙古王公也想著用騎戰來洗刷攻城失利的晦氣,於是雙方一拍即合,決定在野外打一場經典的騎兵交鋒。

華夏武成十四年、清康熙五十一年八月十一日午末時分,算是以逸待勞的蒙古軍與只做了略微休整的夏軍鐵騎軍、驃騎軍在固安西南陶窩子、顧家堡一帶列陣相迎。

此時蒙古軍扣除傷亡部分還有五萬五千,夏軍五個騎軍師同樣也是五萬五千,看起來雙方勢均力敵,但夏軍要扣除中壘、輜重等部隊,實際參戰兵力止有四萬三千餘人,因此實際上出現了夏軍以多打少的局面。好在夏軍騎兵部隊配屬大量火炮,雖然口徑上都不如清軍的神威將軍炮,但總計二百二十尊火炮的數量遠遠壓倒了清軍僅有的十門炮,一旦開戰,足以將蒙古軍置於一片火海之中。

對於夏軍擺放在陣前的火炮,滿蒙高層也相當的頭疼,他們根本不能想象如此數量的火炮夏軍是如何千里迢迢一路帶來的。只是想不通也得打,否則等過了一晚上,蒙古軍就沒有以逸待勞的優勢了。更何況在蒙古軍看來,夏軍的火炮射速再快,也未必能多放上幾炮,只要逼近,最終決定一切的還是手中的馬刀和弓箭。

未時初刻,除了五千中軍護衛外,其餘蒙古軍分成五個萬人大隊緩緩壓上。

跟之前夏軍守城時的情況一樣,夏軍炮手並沒有遠遠的就發炮,知道蒙古兵開始緩慢提高馬速了,夏軍才好整以暇的射出一輪密集的炮火。但令蒙古人吃驚的事情發生了,夏軍射擊完成之後,非但沒有重新裝填,反而將火炮掛上曳馬後快速向兩側預留的通道快速撤退,只把背影留給了拿不準到底是不是該追擊的蒙古兵們。

分散追擊意味著陣型的混亂,意味著後陣必然要放緩馬速,因此權衡了片刻,只是受了點驚嚇,並沒有損失多少手下的各級蒙古指揮官便放棄了追擊的打算,繼續直指同樣開始加速的夏軍大隊。只是還有一些蒙古人氣不過,衝著夏軍的背影射出了手中的箭,但無一不遭到了王公臺吉們的大聲呵斥。

近了,幾乎同時加速的雙方越來越近了,前排的蒙古兵已經開始側轉,然後回首向夏軍排得密密麻麻的隊形射出了手中的弓箭。但夏軍卻頂著傷亡依舊成橫隊陣型向蒙軍撲來。這個古怪的陣型讓某些訊息靈通的王公想起了厄魯特、土默特各旗的遭遇,當時他們還曾嘲笑自己的同族見鬼了,連騎戰的本事都丟了,如今顯然自己要嘗試夏軍集團衝鋒的威力了。

蒙古軍的第二排、第三排繼續迴轉射箭,第四排也開始直接向夏軍上空拋射,只是蒙受了重大傷亡的夏軍並不減速,隨即直接衝進了蒙古軍的陣列之中。

蒙古兵擎刀迎戰,夏軍前排卻舉起三眼手銃一陣齊射,蒙古人猝不及防,頓時被連珠發射的火銃打倒可一片。夏軍隨即拎起三眼手銃甩向當前的蒙古兵,蒙古兵也掏出飛刀、飛斧之類的飛行暗器擲過來,於是噼裡啪啦的造成了無數人的落馬………在大規模騎兵交戰中落馬,自然意味著非死即傷,正在衝鋒雙方可顧不了你可能是自己人需要進行閃避,因此除非你有絕世神功在身或者運氣爆棚,否則難逃被往來的馬腳踩中要害或乾脆一腳踢飛的命運。

互砸武器只是一瞬間的事,雙方眨眼睛間撞在了一起,這時如果有細心的蒙古兵就會發現,看似單薄了許多的夏軍第一排在交手之前已經被後來者快速填滿了。不過更多的蒙古兵已經顧不得這個細節了,他們只是本能的揮出了手中的武器。

然後,蒙古兵們悲劇了。夏軍騎戰所用的軍馬是七八百斤的混血馬,原本就比蒙古人騎乘的蒙古馬高大一頭。別看了這細微的差別,這就意味著夏軍可以向下俯劈,蒙古兵只能上斬,劈當然要比斬更能用上力氣。而更讓蒙古兵們魂飛膽戰的是自己斬向夏軍的馬刀明明沒有被架住,卻無法砍到對手身上,可對手劈向自己的利刃明明被擋住了,自己卻中刀,這種怪異的發現,讓相信黃教蒙古人以為遇到了魔鬼。

當然,雙方的碰撞還在繼續,更多的後隊蒙古兵並沒有感受到前排的那種壓力,並且因為前排夏軍失去了衝擊力而覺得勝券在握了。只是終於有人發現了不對,混戰中,夏軍越打越多,各自為戰的蒙古兵根本不是對手,很快便隊形稀薄了起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