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傳言已經病故的姐姐讓她非常開心,但是自己的丈夫在新婚之夜沒有陪著自己,反倒是進了另外一個女人的屋子。在這個年代已經算是成年了,而且還成親了的柔福帝姬可咽不下這口氣。
從第二天開始,倆位公主之間就開始了明爭暗鬥。這燕王府裡面的大部分都是耶律餘里衍的人。柔福帝姬能用的只有自己從宮中帶出來的人。新來乍到的反倒是落了下風。
耶律餘里衍跟了高陽這麼久。對高陽的脾氣秉性,喜歡吃些什麼都清楚的很。只要高陽在府中。那是每天都用心準備好一切去服侍高陽。
而柔福帝姬就不行了。雖然出宮之前已經認真接受過全面教育。但是那些手段都不是能夠用在高陽這樣一位強勢駙馬爺身上的。
再加上柔福帝姬的年紀不大,也沒有什麼生活閱歷。更是自幼被寵愛慣了,在面對耶律餘里衍的時候那是全面敗退。
再後來就是雙方越爭越大,甚至已經開始干涉王府的日常運轉的時候。高陽親自出面制止了這一切,他可不想在自己的家裡面看到宮斗的場面。
兩邊都安撫一番之後,高陽只要在府中的話,每隔一天都會去柔福帝姬那裡吃頓飯用以培養感情。畢竟是走完了正軌流程的合法夫妻,高陽可沒有送女人的習慣。當然了,只是吃飯。晚上還是會去耶律餘里衍那邊休息的。
柔福帝姬每次都會帶上自己的姐姐,高陽也不明白她是什麼個想法。也不好開口詢問,只能當做沒有看到處理。
燕王府裡上演著美人心計,汴梁城外的整個天下都已經開始重新走上正軌。
從北方呼嘯南下的冷空氣讓寒冬時節開始悄然降臨。天氣一天天的冷了起來,各地的禦寒工作成了當下的重中之重。
往年的時候,各地軍士和大頭巾們都能夠從朝廷那裡領到布匹、薪炭、吃食等等用以度過寒冬。但是今年接連不斷的兵災**,整個朝廷的統治體系幾乎崩潰。這些個雖然原本並不多,但是有總比沒有好的東西這下全都沒有了。
原有的待遇消失了,自然會有人要鬧事。如果此刻統治天下的是大功告成的女真人,那也沒誰敢怎麼樣跳出來蹦躂。但是現在還是皇朝正統的時代,那自然是有人要鬧事了。
高陽對於宋朝之前那一套優待政策很是不滿意。太照顧那些讀書人們了。對於那些說起來也有,但是層層剋扣下去最多能夠落到手裡三層的軍士們非常不公平。
高陽本人認為一群整天無病呻吟的文弱書生們憑什麼比肩負保家衛國重任的軍人待遇要好?事情搞反了吧?
高陽不是不尊重知識。相反的,受過高等教育的他非常明白知識的力量。只不過那些之乎者也的知識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能有什麼用處?那些個手不能提,肩不能抗的文弱書生們對於這個國家又有什麼用處?
古代的君子六藝傳承到現在,除去讀書之外讀書人們還能做些什麼?古代那些個上馬能管軍,下馬能御民的大儒們豈是這個年代的窮酸書生們能夠相比較的?
高陽已經決心接著這次的兵災**重新將一切腐朽的東西全部推倒重來!
教育一直都是被所有人承認的立國之本,知識代表一切。高陽沒想過讓那些讀書人們被餓死,他給出了一條活路。在各個府、縣甚至是村子裡面開設基礎學堂。由當地的讀書人們負責教書育人。當然不是教四書五經,只是單純的認識字,明事理。
所有同意加入這一行的讀書人們都將繼續享受之前的待遇,甚至還有所提高。這對於那些基數龐大的,連年沒有成功中舉的讀書人非常有吸引力。
讀書和學武一樣都是極其消耗生產力的事情。一個脫產的人至少需要三個人去養活。在這個生產力低下的年代,對於普通人家來說可是非常沉重的負擔。
讀書人們十年寒窗,甚至二十年,三十年的寒窗苦讀,真正能夠從科舉那座獨木橋上走過去的能有幾個?大部分人都是蹉跎了歲月熬白了頭髮。
高陽給了他們一條全新的出路,去教孩子們認字,明事理。等到孩子們長大之後就可以去開始在府城之中的專業學館學習各種知識。高陽會從現代時空帶來完整的科技樹,讓那些生化戰士們四散到全天下各處去點燃希望的火種。
高陽從來就沒有想過事情可以一蹴而就。這種學習的迴圈極其消耗時間,知識的積累也同樣需要時間。高陽估計想要初步見到成效,恐怕要等到那些生化戰士們都老死了之後才行。
還那句話,做了才有希望,不做的話什麼都沒有。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