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馬背上,虎目圓睜,沉氣凝神大喝一聲,將手中的合金強弓拉伸到了極致。目光死死盯著一名已經連續快速射殺五名漢軍騎兵的匈奴猛將。
那名匈奴人身高臂長,身軀魁梧有力。雙臂更是明顯異常粗壯。手中持著一柄鑌鐵強弓,策馬奔騰之間連續射殺了好幾名漢軍。當他再次快速從箭囊之中抽出兩根鐵箭,一根叼在嘴中,一根搭在弓弦上的時候。突然之間用近似於野獸般的直覺感受到了致命威脅,本能反應般的猛然側身向著馬腹下鑽去,試圖利用自己高超的馬術逃出生天。
感應沒有錯,但是身體上的反應卻沒有跟上。這名在南匈奴部落裡赫赫有名的神鵰手剛剛移開半個身位,一支通體黝黑,拇指粗細的精鋼長箭就穿透了他的胸膛!
太史慈的力氣極大,而他使用的弓箭完美的體現了形體力學和更多的複雜科學技術。將太史慈精湛的箭術和遠超常人的力量與爆發力完美體現,這一箭當真是勢如閃電!
這名射鵰手的身形瞬間被定住,生命力開始急速流失。然而這還不是結束。
“噗!噗!”
不過是轉瞬的功夫,又有兩支精鋼長箭射入射鵰手的胸膛,與之前的那一箭形成一個完美的三角形。一箭三矢,一名神射手的完美技巧。
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因為常年缺少鐵器無法大規模打造鎧甲和兵器。因此,他們採用的戰術一向都是機動靈活的騎射戰術,打的贏就一直騷擾攻打。打不贏就跑才是他們最為擅長的戰術。但是今天卻被硬逼著和精銳的漢軍打起了面對面的對攻戰,他們也是別無選擇。
雙方此時交戰的這片戰場後方不過數十里外一處水草肥美的龐大草場就是右賢王去卑的庭帳所在。那裡此刻聚集著右賢王麾下所屬十餘萬頭大牲口,以及數量更多的老弱婦孺們。
去卑將自己麾下的牧民們集結起來可不是為了去和那近十萬之眾的漢軍騎兵拼命的。他是準備帶著自己的部族北上逃跑。
只是趙雲率領的這支騎兵推進的速度實在是太快,等到去卑接到情報的時候都已經到了眼皮子底下。
隨身帶著軍用乾糧,並且還就食於敵的漢軍騎兵們發起飆來日行軍近二百里都是常有的事情。
這邊還沒集結完畢,那邊漢軍精騎就已經撲了上來。無奈之下的去卑只能帶著麾下的男人們匆忙去迎戰。
曾經為漢室作戰數十年之久的去卑對於漢軍是非常瞭解的。當他見到對面那連人帶馬全都被覆蓋在厚重鎧甲之中的漢軍之後,當即就明白自己這邊的軟弓立刻就失去了作用。
軟弓是不可能射穿重鎧的!
失去了作戰的最大依仗之後,對於這些遊牧民族來說此刻最好的選擇自然是當即離開。
但是,他們現在卻走不了。身後就是部落裡的牲口婦孺,就是右賢王的庭帳。他們這些男人可以仗著馬快逃走。但是他們的部落怎麼辦?沒有了婦孺,沒有了牲口,他們怎麼在這茫茫草原上活下去?
被逼入絕境之中的去卑別無選擇。在無法得到援軍的時候,他只能選擇利用人數的優勢去和這支明顯數量上不及他們的漢軍拼命,以求能夠得到一線生機。但是殘酷的現實卻擊碎了去卑的奢望。他面對的的確是一支極致精銳。
實際上的情況是,就算匈奴人依舊採用他們最為擅長的機動騎射,在面對這支全新的漢軍的時候依舊沒有任何取勝的希望。
無論是在威力還是在射程,甚至是在火力密度上面,漢軍手中的連環弩都佔據著絕對的優勢地位。雙方在武器方面的差距完全就是冷兵器時代的開端與巔峰。
雙方一旦進行對射。那必然是漢軍利用射程上的優勢搶先出手,用蝗蟲般密集的箭雨將匈奴人射殺於馬下!
科技實力上的碾壓以及武器裝備上的巨大差異讓這場戰鬥結束的非常迅速。
基本上都是由牧民們組成的匈奴軍在漢軍鐵騎鋼鐵洪流的衝擊下迅速瓦解。大量的牧民們死在陣中,剩下的也很快就在這種殘酷的殺戮下心理崩潰,迅速四散而逃。
他們只是逐水草而生的普通牧民而已。整個南匈奴部落南下內附大漢帝國已經過了百餘年之久。這些往日裡的草原霸主們早就已經沒有了往日的輝煌。這種規模的戰爭和這種規模的殘酷殺戮是久歷平靜的他們無法接受的。尤其是在他們處於劣勢的時候。
“唉~~~”右賢王去卑看著四散奔逃的牧民們長長的嘆了口氣。
那些被嚇破了膽子的牧民們可以逃跑,但是他身為匈奴的右賢王無論如何也走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