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泰的二子輔國公博和託策馬上前來到阿巴泰身旁,看了看遠處列陣的明軍大隊,低聲說道“阿瑪,明軍列陣未成,孩兒帶隊衝過去半渡擊之。”
阿巴泰身形魁梧壯碩,穿著一身黃色戰甲,身後親衛高舉著一杆皇底紅邊的大旗,騎乘在戰馬上看著遠處的明軍大陣微微搖頭。低聲說道“不對勁。這夥明軍和咱們之前遇過的不一樣。”伸出馬鞭指著遠處的軍陣,低聲說道“你看看,號令整齊,行進如一。列好陣勢之後既無人亂跑,也無人大聲喧譁。以前見過的明軍哪裡有這樣的?單單就是看著也知道不是普通弱旅,豈是你的馬軍突擊能夠擾亂的?”多年的戰陣經驗讓阿巴泰敏銳的察覺到了一絲危險的氣息。
“那咱們就這麼看著?看到他們全都過了河再打?”頭皮刮的錚亮的博和託問道。現在明軍正在渡河,半渡而擊的戰術有點頭腦的人都知道。就這麼眼睜睜的放過這個好機會,的確是讓人不甘心。
阿巴泰默然不語,銅鈴般的牛眼死死盯著高陽的新軍。粗壯的手指一下一下的敲擊著的佩刀。過了一會之後,目光一凝,沉聲說道“讓烏力罕帶著他的人去衝一下試試明軍水準,看看是不是虛有其表。咱們的人先不動。”
滿蒙親善,是滿清一直標榜的國策。不是說他們的關係有多好,恰恰相反,兩邊曾經打的不可開交。努爾哈赤剛剛起兵的時候四面八方全都打了一遍。仇家無數。皇太極上臺之後為了拓展滿清的生存空間,將前期的主要打擊目標放在了最後一代成吉思汗虎蹲兔的身上。幾年的苦戰之下,將這位林丹汗給滅了。這才收服了蒙古人。
真正的原因是滿清的人實在是太少了。哪怕是在入關之前滿清實力已經大為膨脹,但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年旗丁撐死也才不過十萬出頭。
當年為了對抗幾乎是人力資源無窮無盡的大明,滿清瘋狂拉攏蒙古各部,用以壓制大明。平日裡蒙古人的待遇自然是要高過那些以漢人和朝鮮人為主體的包衣奴才們。但是此刻阿巴泰想要去試探高陽所部的實力,那些無馬的包衣們自然做不了。而他又不想讓自己手下的旗丁們去冒險,自然是輪到這些二等公民們上場了。(未完待續)
ps:前兩章的章節數寫錯了,這種失誤太不應該了。對不起大家,給大家造成困擾了。抱歉,抱歉!
第六百八十二章 寧遠之戰 開戰 中
滿清自從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鎧甲起兵以來,在數十年的時間裡面硬生生的將表面強悍無匹的大明給打成了重度殘廢。
原先那些對於大明還心存畏懼,心中猶自記得當年戚少保出塞赫赫武功的蒙古牧民們。到了此時早就已經不再把那個虛弱的中原王朝放在眼裡。在他們的心中,整個中原都將成為他們的跑馬場,跟著滿洲人吃香喝辣。幾乎所有的蒙古人此刻軍心士氣都極為高漲。
烏力罕是哲里木部落和碩親王達爾罕的小兒子。從小就極為悍勇,弓馬嫻熟不說,更兼勇力過人,據傳能力舉千斤!極為受蒙古人的吹捧,也受到了皇太極的賞識。原本皇太極準備將多羅謙襄貝勒瓦克達的小女兒指婚給他。後來因為皇太極突然病死在了瀋陽,這件事情就暫時被拖了下來。烏力罕也在等著這次大戰立下軍功之後,再去提親事。
不過和這個時代大多數肌肉發達的人一樣,沒有讀過什麼書的烏力罕的腦袋瓜子並不怎麼好使。在收到阿巴泰的命令之後,烏力罕沒有猶豫的當即就派出了自己手下最精銳的數百輕騎離開佇列,繞著圈子向對面的明軍奔去。
“他們在做什麼?”在數千名龍騎兵的護衛下,高陽渡過了那條不知名的小溪,來到溪水旁邊一處小土臺子上面觀察著整個戰場。
沒過多久就發現有數百名滿清騎兵策馬小跑著繞圈過來。在來到火槍射程之外的時候突然全體下馬,取出掛在馬背上的袋子掏出豆料開始餵馬,還不時伸出手輕拍著馬脖子。不明白這是在做什麼的原點疑惑的出聲問道。
“這是騎兵在發起最終衝鋒作戰之前,都會做的戰前準備工作。給戰馬喂水添料,安撫戰馬的情緒。同時刺激敵軍,提升自己一方的軍心士氣。這些蒙古人什麼時候變的這麼勇敢了?”高陽穿著一身筆挺的戎裝。馬靴被擦的錚亮。一手握著馬鞭,一手舉著望遠鏡,騎乘在罕見的高頭大馬上。出聲解釋道。
“他們是蒙古人?”原點驚訝的出聲喊道“不是說是來和滿清打仗的嗎?”
“你看遠處那些打著中間黃色四周鑲紅色邊框的旗幟,軍士們也是穿的一片黃的那些才是真正的滿清人。看旗幟應該是鑲黃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