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後宮亂國,導致國力貧弱,這幾十年以來,更是耽誤了大清的發展,徹底的被洋人給甩開。
如果慈禧能夠在太平天國之後便大力的發展工業,現在雖不說超越歐美列強,但最起碼也不至於落得這樣。
而光緒皇帝前幾年倒是想改革,可是卻觸動了那些既得利益集團的底線,結果剛剛開始的改革,還沒來得及發揮它的力量呢,就被慈禧一巴掌給扇死在了胎盤當中。
恨王思銳,那是因為王思銳身為朝廷將領,竟然擁兵自重,不僅挾持了朝廷,甚至還取代了朝廷,私自擴軍,對外開戰,征伐各省。
如果王思銳能夠一心報銷朝廷的話,能夠一心支援光緒皇帝的話,那麼有了軍隊的支援,以光緒改革的決心,慈禧太后那是再也壓不住光緒了。
到時候,國家強大了,光緒重新獲得了權利,他王思銳得的好處會少嗎?再說了,王思銳手中又有兵權,恐怕到時候就是王思銳張口要封王,比八大********還要高的王,光緒也不敢不答應。
當然,作為當權者,在失敗的時候,他肯定不會去想成功以後的事情。
如果王思銳真的按照光緒皇帝的想法去做了,那麼別的不敢保證,至少在王思銳老去以後,他的兒孫,是肯定會被朝廷滅族的。
因為那時隨著王思銳的老去,王家在軍隊中的威望也必將一同逝去,沒有了軍隊的支援,王家憑什麼自保?
如果光緒能夠想一想歷史上的那些異姓王最終的下場,那麼也就不難理解王思銳的做法了。
…………
“大清立國二百餘年,太祖不忍前明百官昏庸亂政,百姓生靈塗炭,故起兵反明,歷經數十載。太宗皇帝征服李氏朝鮮,為江山社稷立下根基。康乾盛世,百姓生活安康,國家興盛,外敵不敢來犯,四方來朝,彰顯大天朝之威。
然,國際風雲突變,大清皇帝固守舊念,只為江山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