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
244:第一個投降的地區
很顯然,王思銳並沒有主動的去作死,反而是給了那些南方的總督們作死的機會。
短短半天的商議,這些南部最有權勢的商界大佬們便達成了一致。
其實也不能說是速度快,主要還是因為王思銳前期已經對他們進行了一番勸降,加上漢軍近幾年來的強勢表現,加上也有不少人曾經去過漢軍統治之下的地區經商。
他們觀察過那裡的百姓,觀察過那裡的商業。
無論是百姓也好,商人也好,亦或者作為尚未投靠的商人也罷。
他們都不得不承認,目前王思銳統治之下的區域,才是百姓最理想的生活區域,是商人們最理想的經商天堂。
儘管在那裡他們可能不會得到任何政策性的支援,他們也得不到任何官府的支援。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以他們目前的實力,只要想做,沒有官府的支援,僅憑著正當競爭,也不是那些小商小販們能夠抗衡的。
換句話說,之前的王思銳還需要藉助清廷的虎威來發號施令,做出那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舉動來。
反觀現在呢?當王思銳有了足夠的實力之後,清廷的虎威甚至還不及漢軍的威名更加有效。
這句話用在他們這裡也是相同的道理。
在確認了要投靠王思銳之後,一幫大佬們又商量了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大軍過江的事情。
這個可不是小事,不僅僅要考慮大軍如何過江,同時還要保證大軍的後勤輜重問題。
雖說糧草可以在江南地區就近補給,他們這些商人們做到這一點也並不難,可漢軍的武器彈藥,那就是他們束手無策的了。
不過好在盛宣懷手下有不少的內河貨輪,倒是可以解燃眉之需,只是這時間一久,怕是也會影響到他正常的生意。
……
蘭州府,隨著山西的‘陷落’,近日來陝甘地區也開始人心惶惶,而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一傳十,十傳百,漢軍的威名不僅僅傳到了陝甘地區,甚至連漢軍的仁治也傳遍了整個陝甘地區。
不少百姓紛紛私自前往山西尋找漢軍,希望漢軍能夠儘快的揮兵陝甘地區。
而這股情緒不僅僅只在百姓中蔓延著,就連軍隊中也開始蔓延著一股投降的想法。
百姓希望漢軍儘快的佔領陝甘地區,那是因為他們已經無法忍受現在政府對他們的剝削了,他們看到了隔壁的山西百姓在漢軍治理下的生活。
雖然並無太大改觀,但至少糧食可以按照正常價出售,百姓不用擔心隨時會有莫名其妙的稅款降臨在他們的身上。
更是有不少的百姓毅然從軍,拿著每個月二兩銀子的軍餉。
據說,新兵訓練期結束以後,一部分訓練刻苦,成績優秀計程車兵會進入軍隊服役,而那時,他們的軍餉將直接翻一倍。
而那些沒有被選入部隊服役的新兵也不要緊,他們將會轉為預備役服役,每個月拿著三兩銀子的軍餉。
一個月的軍餉,就差不多夠他們活大半年了,這樣的好日子誰不想要?
錢,影響了陝甘地區的百姓,也影響到了陝甘地區的清軍士兵。
看看人家,再看看自己,同樣的都是兵,為毛人家一個還在新兵營計程車兵拿的軍餉都能比自己多?
而且,自己還要忍受被剋扣軍餉的悲劇?
悲觀的情緒迅速的蔓延著,百姓無心生產,軍隊無心訓練,一些軍人甚至已經開始密謀舉城投降。
當然了,聽說靠近山西的那幾座城裡的守軍,已經將縣令給抓了起來送給漢軍,並且舉城投降,而那些士兵也都得到了善待,每個人都拿到了不少的賞錢。
而這條訊息也重重的刺激了其他地區的部隊,而漢軍在控制了十多座陝西的縣城之後,也開始淡定了下來。
不是他們不想立即控制陝西,而是目前的兵力已經不夠了。
原本山西的第三軍再控制個陝西還是遊刃有餘的,但是自從被調走了兩個師的部隊以後,第三軍的兵力就有些見拙了。
兩個師要負責整個山西的防務,一個師則是充當了新兵教官,負責訓練那些招募的新兵。
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城池投降,武羊一時間也有些控制不住了,急忙向北平的王思銳發去了電報,請求援兵。
王思銳更是百般的鬱悶,這剛從山西抽調了兩個師,剛剛投入到戰鬥中,這邊山西的兵力就不夠了,而且還不是因為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