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餘艘登陸艇,以及中華帝國目前唯一的一艘登陸艦都被部署在那裡,什麼是登陸艦?就是那種可以直接開到岸邊的登陸艇的擴大版,在載有坦克的時候,登陸艦需要在大約水深一米左右的地方放下踏板,供坦克登陸,如果運載的全部都是步兵,或者水深足夠的區域,登陸艦是可以直接開到岸邊的。
另外就是如果地下泥沙軟滑,也是可以直接撞上去的。
因為造船廠的生產力不夠,所以登陸艦並沒有被批次式的生產,只能是一艘一艘的慢慢製造,從而將更多的生產力投入到戰鬥艦船的製造當中。
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帝國在海城又新建了一座造船廠,這座造船廠並不承擔戰鬥艦船的製造任務,是專用於製造輔助船隻的,也就是登陸艦,運輸艦等,投產後一次性可建造十艘船隻。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重要的是,已經離開海參崴港口,前往北海道的陸戰隊,他們的登陸裝置很簡單,只有一些軍港平時用於訓練以及巡查時的小型艦艇,另外就是一些緊急從附近徵來的手動划槳漁船。
沒辦法,命令改變的過於突然,登陸艦和全部的登陸艇全部改道去了琉球,他們這邊也就只能自己想辦法了,不過好在也就這麼一批,等琉球登陸完之後,這些裝備就會重新回到這裡。
或許唯一的利好訊息就是,他們騙了日本人將大量的兵力部署在了九州島,而最終他們卻在北海道進行了登陸。
連續兩天的旅途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