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部分(3 / 4)

小說:中華第一帝國 作者:沸點123

而這些人選擇的期限,也是時間最久的十年期,毫無疑問,各地政府最喜歡的就是這種配合的商人,所以,這些商人在未來的事業中,或多或少的會得到一些的照顧,坦白地將,現在購買戰爭債券,就跟二十一世紀一些企業爭著玩足球是一個道理,哪怕損失一些也不要緊,他們看中的是一些政治人脈。

百姓們對於這件事情反響各有不同,有認可的,也有不認可的,還有處於觀望的。但是毫無疑問,隨著政府,工廠的進入,會有越來越多的戰爭債券流入市場,等百姓們發現了戰爭債券真的可以當貨幣來使用的時候,那麼他們也將會明白過來這個道理,即便不使用,也可以拿著這些債券來進行投資。

而且銀行業開設了債券存取業務,購買了債券之後也可以直接存入銀行,不用擔心被人偷走或者其他的什麼,這很方便。

雖然目前的銀行業也並不發達,遠不及後世那種一卡在手天下我有的便捷,但是對於從未體驗過這種生活的老百姓來說,銀行這種免費的‘鏢局’,他們還是很樂意接受的。電子化辦公就不用考慮了,現在的水平根本不可能辦到。

所以帝國銀行採取的是專人專折的操作模式,即為存款著發放一本存摺,銀行會根據編號進行備案留底,每次操作,必須要在存摺和底案上進行備註同步操作,而存款者想要存錢或者取錢,必須要攜帶政府開具的身份證明以及存摺和本人親自到場,身份證明和本人樣貌在銀行都有備案,只有所有的條件全部對上,方可取錢。

若是存款人病故或者出現了其他意外,則需要有當地政府開具的證明,以及取款者與存款人之間的關係證明方可取款,最大程度的保證了存款的安全。這種運作方式雖然麻煩了一些,而且效率也並不高,但是卻比密碼式的操作更加安全,也很符合現代社會的思想觀念。

所以,銀行開設了單獨的業務視窗,這在無形中也等於是給了百姓一定的信心,銀行這麼大的產業,而且又是國家的,能坑他們錢嗎?

四月十日當天,在全國各地出售的債券就達到了2。3億元,其中政府機構佔據了1。9億元,商人以及百姓僅僅只是購買了四千萬的戰爭債券,這個比例有些讓人無語,但是卻毫無辦法。

四月十一日,全國各地共出售債券2億元,其中政府機構佔據1。2億元,商人以及百姓佔據了餘下的八千萬。

四月十二日,全國各地共出售債券1。5億元,政府機構佔據了五千萬,商人以及百姓佔據了一個億。

其實在開售的前兩天,政府機構基本上已經全部的購買了債券,到了第三天,大多數都是一些偏遠地區的政府機構認購的債券,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政府機構的份額正在迅速的下降,而商人和百姓的認購份額則在不斷的增長。

一週後,幾乎已經沒有政府機構去認購債券了,因為他們已經沒有錢再去購買了,而在十五日,則是發放工資的日子,隨著政府機構以戰爭債券的形式發放了工資,而一些機構人員在街道上試驗了一下,發現債券果然能夠花出去,這才漸漸的放下了心。

於是,在四月二十日的時候,戰爭債券發售十天之後,戰爭債券迎來了第一次的大爆發。

截至四月三十一日,整整十一天的時間,共售出二十二億元的債券,其中大約四分之一來自於收入相對穩定的機構成員,他們一般不會投資什麼專案,之前也沒有什麼理財的概念,在發現債券的確可以花出去之後,便開始動起了腦子,決定將家中所有的錢都購買債券,坐等利息。

而促使他們敢舉家購買債券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他們有著較為穩定的收入,無論這筆投資成與不成,他們的生活都不會有任何的影響。在一個,他們常年在政府機構工作,對於國家還是很有信心的,所以也敢於去投入。

五月一日,帝國銀行正式宣佈暫停戰爭債券的釋出,本次釋出債券共計三十億元,歷時二十一天,目前已經全部發售完畢,所以以後只接受存取兌換業務。

截至1904年1月1日,中華帝國成立的當天,清王朝流通的各種貨幣總量大約為二十億兩白銀,這個是在清政府的檔案中找到的資料,還是比較具有可信度的。

後來王思銳又透過開礦等方式,連年造幣,將流通貨幣總量增加至了二十三億兩白銀,也就是說,直至1908年貨幣改革的時候,國內的流通貨幣總量為二十三億兩白銀左右,這個因為前後朝的交接,會出現一定的偏差,所以無法得知具體的數額。

但是在貨幣改革完成之後,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