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當年王思銳的明智舉動了,如果不是早在建國前就已經埋下了伏筆,帝國海軍的建設絕對不會這麼快。而目前的海軍造船廠內,光是優秀的設計工程師就有上千人之多,其中大約三分之一都是從海外挖回來的各國艦船工業人才,餘下的三分之二中,百分之六十的人都有過留洋經歷,其中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有過軍艦建造經驗。
而在這些工程師的帶領下,一些沿海地區有造船手藝的工匠也是迅速的掌握了建造軍艦的技術,並且越來越熟練。
放在現在,一艘致遠級戰列艦,從開始鋪設龍骨到下水試航,最多也就只需要十五個月的時間,萬噸級以下的戰艦,速度就更快了,像那種兩三千噸級別的護衛艦,驅逐艦之類的,毫不誇張的說,五個月就能造出來一艘。
王思銳雖然不懂造船,但是卻也知道後世美國的造船方法,現如今的帝國造船廠,正是採用了分段製造的方式,所以,現如今的中華帝國,也能夠做到一年建造一支艦隊,而且還正在培養著大量的人才,以後這個速度會越來越快。
“司令,這裡風大,您還是進去吧。”副艦長劉洪扶著欄杆站在艦橋上,看著正在望著遠處發呆的鄧浩洪勸說道。
鄧浩洪是第一艦隊的司令,同時也是鄧世昌艦的艦長,但這個艦長職位也只是形式上的,鄧浩洪只是將旗艦放在了鄧世昌艦上,這艘軍艦的具體指揮權,則是由副艦長劉洪負責,而鄧世昌艦也是所有海軍軍艦中,唯一一個配備了兩名副艦長的軍艦。
當然了,劉洪雖然是副艦長,但卻是第一副艦長,待遇什麼的也是按照艦長執行的,鄧浩洪之所以霸佔著這個位置,更多的還是對已故父親的緬懷。
鄧浩洪點了點頭,收回了心中亂飛的思緒,在進入指揮艙的那一刻,鄧浩洪忽然間想到了一件事情,他在想,當年他父親出征的時候,心情是不是跟他現在一樣?
“司令,總司令來電,預計半小時後我艦隊將與第二艦隊匯合。”一名通訊參謀官從指揮艙後方的密閉屋內走了出來,將一封電報遞給了鄧浩洪。
此次作戰軍部可是尤為重視,可以說,這是一場事關國運的戰爭,雖然他們在戰艦方面有著一定的優勢,但是在作戰經驗方面卻依舊不如日本海軍,而艦隊中那些有作戰經驗的將領其實也並不多,所以,作為少有的甲午海戰參戰將領的帝國海軍副司令薩鎮冰此番也是親自坐鎮指揮,不過薩鎮冰卻延續了旗艦的低調風格,他選擇了一艘體積小,速度快的驅逐艦作為旗艦。
雖然很奇葩,但是卻更能夠保證總司令部的安全。
此番他們的任務是從旅順港出發,然後南下,在東海與第二艦隊匯合,然後東進阻擊支援臺灣的日本艦隊,根據情報顯示,此次日本海軍會派出一支聯合艦隊來保護三個步兵師團登陸臺灣。
日本的聯合艦隊其實就是將幾支不同的艦隊組建在一起,跟第一艦隊和第二艦隊聯合起來是一樣的性質,如此以來,日本週圍海防必將空虛,但是為了確保臺灣的控制權,日本最終還是派出了聯合艦隊前去保護。
當然,他們的任務是中途護航,在即將抵達臺灣的時候,開始脫離艦隊,然後就在海面上隱藏起來,一旦發現中華帝國強行登陸臺灣,那麼聯合艦隊將會突然殺過去,在海面上解決那些企圖登陸的中國步兵,並且趁機消滅掩護的中國海軍,以圖穩定日本對臺灣的控制權。
這麼做雖然有極大的危險性,但是日本本土方面卻也做好了岸防的準備工作,而且在中國的密探也並沒有打聽到北方的皇家陸軍有任何的異動,也正是這種情況,才讓日本大膽的做出了這一決定。
而中華帝國方面此次則是匯聚了四十多艘大小戰艦,其中四艘無畏級戰列艦,十三艘重巡艦,十七艘驅逐艦以及九艘護衛艦,另外還有五艘兩萬噸級的補給艦。
可以說,中華帝國此次聚集了五分之四的海軍,去狙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而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規模大約也就四十艘上下,大約佔據了日本海軍的三分之二,此戰獲勝的一方,將會成為新的亞洲海上霸主。
而中華帝國的優勢則在於,他們已經掌握了日本海軍的動態,如果他們不臨時變更計劃,那麼便可以守株待兔的抓到日本海軍聯合艦隊。
ps:感謝只愛一會、火獄之劫的月票支援!(未完待續。)
510:發現日本聯合艦隊
大約一個小時後,第二艦隊從第一艦隊的身後追了上來,因為第一艦隊偏航了,這是個比較尷尬的情況,但是偏航對於海上船隻來說卻是極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