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3 / 4)

小說:盛唐神話 作者:開了

始持續衰弱。

鬥爭的另一方拜占庭同樣也被打殘了,兩國長年受到戰爭虛耗,經濟衰退、稅項沉重、宗教紛爭、動亂不堪。這無疑給了剛剛興起的阿拉伯帝國可乘之機。從632年起,阿拉伯人以驚人的速度崛起於拜占庭和波斯的南部邊疆。他們不斷擴張,建立了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封建軍事帝國。

阿拉伯帝國在公元637年在關鍵的卡迪西亞戰役以少勝多戰勝了波斯軍主力,圍攻薩珊波斯首都泰西封。圍城數年,末代波斯皇帝只得棄城而逃。之後他試圖進行反攻,然而因為財政短缺和其他問題,一直不能組織起有效抵抗,於是一敗再敗。末代薩珊波斯皇帝伊嗣埃三世逃到東呼羅珊,被一名磨坊工人刺殺,薩珊波斯宣告滅亡。他的兒子卑路斯逃到吐火羅,向唐朝求援。唐朝在吐火羅南部,成立波斯都督府,封卑路斯為波斯王,後卑路斯輾轉東逃來到長安,不久後死去。

卑路斯被唐朝封為波斯王的時候,阿拉伯帝國正處於倭馬亞王朝時期,也叫伍麥葉王朝,因衣服旗幟尚白,唐朝稱之為白衣大食。在白衣大食之前是四大哈里發時代,也叫神權共和時代。也就是哈里發不世襲,白衣大食之後,哈里發之位開始世襲。

四大哈里發第三任哈里發出身倭馬亞家族,他的即位被以阿里·伊本·艾比·塔裡卜為首,雜湊姆家族中部分親阿里派的人質疑,並組建起什葉派,與普遍承認第三任哈里發的遜尼派相對立。穆斯林內部首次開始分裂,並一直分裂至今。之後第三任哈里發被刺,阿里即位為第四任哈里發。但是以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為首的倭馬亞家族又拒不承認阿里政權,於是雙方發生內戰,未分勝負,僵持不下。

之後阿里也被刺殺,倭馬亞家族的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即位哈里發,以大馬士革為首都,建立了倭馬亞王朝,這就是白衣大食的來歷。

二、白衣大食統治的崩塌

前文說了,阿拉伯帝國趁著薩珊波斯和拜占庭帝國鬥得兩敗俱傷時迅速崛起,一時擴張得飛快。這時問題出現了,就是統治基礎問題。阿拉伯帝國以小博大,短時間就佔領、統治了這樣廣大的一片領土,治下數千萬的人口,但是他們的統治基礎,阿拉伯人卻少的可憐。

所以最開始阿拉伯人仗著軍事的優勢,以非常殘暴的手段統治其征服領地,實行紅果果的種族壓迫制度。比如對待波斯人的問題,絕大多數波斯平民成為了阿拉伯人的奴隸,被阿拉伯人隨意屠殺。

波斯人被與驢和狗相提並論,毫無尊嚴。如果一個騎馬的波斯人見到步行的阿拉伯人,他必須立即下馬,把馬讓給阿拉伯人騎。在許多場合,波斯人不得與阿拉伯人並肩而立或並排行走。

除此之外,更以殘酷的手段鎮壓反抗者,比如以殘暴著稱的波斯總督哈查只就曾血洗過庫法城,一次性屠殺12萬人。不止這些,他們還對波斯人進行宗教迫害,摧毀祆教祠,祆教神像等。不過據記載,白衣大食統治者曾經短暫鼓勵被征服地區的人們改信ysl教,但馬上就放棄了。因為這樣一來,白衣大食統治者就不能像原來那樣向對方徵收沉重的賦稅,以滿足自己的窮奢極欲。

因此這樣一來,白衣大食的統治基石是極其不牢靠的:第一,以極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第二,不得民心,極多數人被嚴重壓迫,內心怨恨不斷加劇;第三,教派衝突和反對者一直沒有停歇,到後期白衣大食內亂一直沒有停過;第四,可以說,白衣大食是靠造反立國的,強大的武力是他統治的基礎,但是這支武力卻不是阿拉伯人,而是敘利亞人。

因為白衣大食是敘利亞總督以武力奪取哈里發建立的,以敘利亞的大馬士革為首都。敘利亞軍隊就是白衣大食核心軍事力量,倭馬亞王朝的支柱。可是敘利亞其實也是被阿拉伯人征服的一個地區,在倭馬亞王朝時期雖然敘利亞人、敘利亞軍隊獲得了極高的地位和利益。所以一旦敘利亞軍隊失去這些地位和利益,白衣大食倒臺也就指日可待了。

事實上,白衣大食就是從遷都開始,快速走向滅亡的。

公元744年是值得記住的一年,這一年白衣大食一下換了三任哈里發。統治白衣大食十九年的倒數第五任哈里發希沙姆在734年去世之後,倒數第四任哈里發瓦利德二世(也有翻譯韋立德二世,walidii)即位。據《阿拉伯通史》記載,“韋立德二世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浪子,據說他慣於在酒池中游泳,他狂飲酒池裡的酒,以至能顯然看出酒的平面下降。”

於是在他即位第二年,就被白衣大食倒數第三任哈里發葉齊德三世憑藉南人或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