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商量完。
兩天之後,引章跟吳管家提了這事,吳管家一怔,忙得早已忘記的家人面孔頓時浮現在眼前,再也抑制不住的思念鋪天蓋地的襲來,又感動又愧疚稱謝不已。
引章便取出了四匹杭州名緞、兩對荷包、二十來斤土豆粉、兩罐上好的茶葉,另有一封五十兩銀子交給吳管家,將吳管家的二十兩工錢也支了給他。吳管家再三推辭,說是帶著東西不方便趕路。引章哪裡肯,笑道:“要是不方便,讓大腳跟著走一趟好了反正乘船坐車的,也不會有多麻煩”
安寄翠忙又道:“吳管家在外辦事,身邊沒個隨從怎麼像樣?吳管家,你要是看到有合適的小奴就買一個吧,出門也方便些,這是我們疏忽了”
“是,多謝夫人”吳管家並不見外,因為安寄翠說的都是事實。沒個心腹帶著,出門辦事總不太方便。可惜了從前的阿三、小言,留在駱家莊又不能帶走……
只有引章聽了嘴角暗抽,果然是時代不一樣,思想不一樣別說吳管家,就是她的娘,說起買人賣人來,也順嘴得很,絲毫不見什麼不慣
一個月之後,吳管家帶著大腳回來了。進入了十月份,駱家上下又開始忙了起來。吳管家遵從引章的吩咐,帶了五百兩銀子去購買棉布。因為不必管花色、樣式,頭腦靈活、盡心盡力的吳管家便帶著小何兩人儘量往小鄉鎮去收購,這樣累是累些,但可以節省不少錢。
馬陵灣也同樣忙得如火如荼。早在吳管家離開時,引章已經從晏家莊僱了人在剛買來的矮山丘下面擇地蓋房子,預計蓋一排相連的三座院子,每個院子有三間屋子、一間廚房。跟駱家宅院成斜線對角方向。水井則是在院子外邊,大家合用。在住的方面,她向來不忍心委屈了別人,特意囑咐要打好地基,用好一點的磚頭砌牆。這一件大事進行了兩個多月才完成,引章帶著人前去參觀,十分滿意,馮嫂甚至有些羨慕,笑著說這房子比得上殷實人家的了,哪像下人住的不過花的銀子也不少,連材料帶人工費,一共二十三兩。
十月裡,地裡的黃豆、紅薯、芋頭、玉米、冬瓜、南瓜也都該收了。又是忙得一塌糊塗,足足忙了半個月才好。
紅薯也是稀罕物,不能當菜,卻能當飯。可惜識貨的人不多,大家都還沒認識到紅薯在荒年的功效,見了稀罕,也沒有誰有興趣去種,不過當一般的小吃烤了解饞而已,在清水鎮上並未賣掉多少。引章除了曬了一些紅薯幹,留一些自家吃、喂牲口,剩下的用來試著釀紅薯酒,不想大受歡迎,她索性把剩下的紅薯統統賣給了米酒作坊,倒也掙了近三十兩銀子,恰好把建房子的錢找回來了。
是 由】。
第51章 農忙
引章除了曬了一些紅薯幹,留一些自家吃、喂牲口,剩下的用來試著釀紅薯酒,不想大受歡迎,她索性把剩下的紅薯統統賣給了米酒作坊,倒也掙了近三十兩銀子,恰好把建房子的錢找回來了。
至於好兩千多斤的黃豆和四百多斤玉米粒,引章只賣了一千斤黃豆,剩下的清理乾淨,全部用**袋裝好,堆積在倉庫裡。
十一月初,引章便僱人開始挖魚塘。她已經計劃好了,要在竹山下邊種黃豆的田中挖一個三畝左右的大魚塘,塘基上栽種果樹桑樹。山腳竹林裡圈出一片來養雞,養雞的房子便搭建在魚塘水面上離岸兩米遠的地方,用木板搭橋連線岸邊,上填土夯實,兩旁起圍欄。雞棚的地板用上過漆的木條釘成一條一條的漏著逢,這樣,雞糞便可以直接落到魚塘裡,既省了清理的人工,又可以肥塘,滋生浮游生物養魚。
這是項大工程,駱家能出動的勞力統統出動,又僱了二十個人,一直到十一月底才完成。魚塘大小約3畝,最深處深兩米左右。引章大為開心,又忙著叫人搭建雞棚。
十一月底,吳管家回了一趟馬陵灣,果然領來了兩戶人家,據他說都是從安徽逃難的流民。一家姓張,四口人,一對夫妻三十五六歲,兩個男孩一個十二三歲、一個八九歲;另一家姓方,五口人,四十來歲的兩口子,一個十一二歲的男孩、一個十三四歲的閨女,還有一位老婆婆,身子骨倒也硬朗。一看都是忠厚的老實人。
單看了那微顫顫的老婆婆,引章也說不出拒絕的話,她也看得出來吳管家是有心收留,自然更不會駁他的回,立刻答應了下來,按了手印簽了契約,見過了引華,女子都到後院見過了安寄翠,這事就算定下來了。
魚兒把他們領到北村新蓋的院子,兩家人都呆住了,睜大著眼瞪著魚兒,有些驚異不定、忐忑不安。他們雖然窮,也知道無功不受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