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3 / 4)

的制度來建立國家機器幫助自己掌控國家。

其次,一改努爾哈赤之前歧視漢人的政策為尊重漢人也是關鍵的一步棋,有了漢奸的支援,後金在軍事上可謂是如虎添翼。典型的代表就是孔有德等人,直接將紅衣大炮技術帶到了後金,使得後金鳥槍換炮,在裝備上全面超過明軍。

皇太極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搞掉他的那群兄弟們,他雖然登基為可汗,但是還做不到努爾哈赤當年的一言九鼎,他的三個哥哥雖然擁立他為大汗,但是內心裡並不服他,他們並沒有給皇太極獨裁的機會,而是採取了四大貝勒輪流執政的方針。也就是說,他們四個大貝勒並排坐在大汗的位置上,接受群臣的朝拜,並且輪流執政,一人幹一個月,誰也別想多吃。

剛開始的時候,皇太極羽翼未豐,不得不跟他們妥協,接受了他們的主張,但是這個小子一肚子壞事,晚上睡覺都在想著找他們兄弟的毛病。他首先利用自己大汗的身份,積極扶持拉攏多爾袞等人,藉此對抗其餘的三大貝勒,要不然多爾袞將來怎麼會做大當上攝政王,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其次,他也是利用職務之便,將那些好打的仗,吃肉的仗派給他的親信去打,打贏了就藉此加官進爵,增強自己嫡系部隊的力量。而將那些硬仗、惡仗,一看就穩輸不贏的仗派給自己的三個哥哥去打,打輸了之後就以此為藉口削弱他們的權力。

這三大貝勒雖然知道他是一肚子壞水,但是也無可奈何,畢竟他是合法的大汗,公然和他對抗是不會有好果子吃的。

最早看清形勢的是代善,他一眼就看出皇太極這個小子不是什麼省油的燈,將來肯定能有一番作為,於是就主動反了水,投靠到皇太極的那邊,幫著他來對抗其他二大貝勒,因此,他也得了一個和碩禮親王的封號,成了清朝歷史上第一個****,也是爵位傳的最久的****。

皇太極就是做好了這兩件事,漸漸地將後金全部控制在手裡,避免了像蒙古人那樣,老子一死就分財產,從而保持了對明朝的戰略進攻態勢。

皇太極死後,清朝又一次走到了歷史的關口,當時有實力有威望繼承王位的就是多爾袞和豪格兩個人。他們實力相當,戰功也差不多。不過,豪格是皇太極的兒子,在這一點上是比較有優勢的,他繼位是正當合法的。因此,多爾袞的手下勸他自立,像後世的石達開那樣,將隊伍拉走單幹。

雖然說以當時多爾袞的實力就算是自立,豪格也奈何不了他,但是多爾袞是個識大體的人,他拒絕了自立。他的理由是,雖然明朝在松錦之戰慘敗,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到底是立國兩百餘年的大國,其底蘊還是很豐厚的。松錦之戰後不久,吳三桂不就迅速地收攏了殘兵敗將鎮守寧遠,穩住了明朝在遼東的陣腳嗎?因此,他認為,明朝現在雖然出於劣勢,但仍然不能小看,如果我們搞分裂,搞內鬥,削弱了自己的力量,等明朝平定了國內的農民起義,再調轉槍口來打我們,我們就危險了。

能在大勝之後佔盡優勢的情況下還可以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得不說多爾袞算是個人物。最後,在他的這個團結大於一切的戰略思想的指導之下,雙方經過了一番討價還價,決定還是擁立皇太極的兒子做皇帝,但是由豪格改為了六歲的福臨,並且由多爾袞擔任攝政王,由此才將清朝又一次團結起來,避免再一次被分家產,從而為他們入關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證明一點,不要看不起古代的西北地區,也不要以為農業文明就一定比畜牧業文明強,大家都是低科技。

明朝初年的時候,朱鎮守的西北地區論繁華程度雖然比江南差了好多,但是那並不是因為西北地區是鳥不拉屎的地方的緣故,而是因為戰亂以及馮勝棄地的原因,徹底荒涼了,大量的牧場良田被毀壞,變得跟荒漠一樣沒有價值了。

前文介紹過,河西走廊之地是水草十分豐美地地方,霍去病將它從匈奴人手裡奪過來的時候,匈奴人就十分悲痛的說:“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藩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由此可見,其損失有多麼慘重。

經過漢代至唐代的歷代經營,河西之地成為了僅次於長安、洛陽和蘇杭之地的繁華之地,因為它不僅有大面積的綠洲,很適合放牧以及耕種,最重要的是還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作為溝通中西方交流的紐帶,各國商旅往來不絕,吃喝拉撒都需要錢,也就帶動了當地經濟的飛速發展。因此就有了“金張掖,銀武威”之稱。

可惜的是,安史之亂之後,唐朝國力大衰敗,無力抵抗西部少數民族的侵略,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