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二人。
“臣沒有異議。”方孝孺也對黃子澄的這番學說十分傾倒,剛才黃子澄一邊說的時候,他就一邊用手捋著自己的鬍鬚,聽得如痴如醉,不停地微微點頭。
齊泰見木已成舟,也就不再多說什麼,但願黃子澄分析的是對的,不要為了這件事引起什麼彌天大禍才好,也木訥地向朱允行了一禮,道:“臣附議。”
建文集團的核心人物都沒有異議,削藩這件大事就這麼定下來了,朱允到底還是年輕識淺,這麼大的國策居然只跟這幾個人商量,當然這幾個人是贊同削藩的,跟他內心的意見是一致的,因此他也喜歡聽他們說話。
至於不贊同削藩的大臣,朝廷中也不是沒有,只不過朱允就不喜歡聽他們說話了,這也是人之常情,誰也不願意跟話不投機的人聊天。
但問題是朱允是君王,作為君王他在做出一件決策的時候就必須慎之又慎,必須去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尤其是削藩這樣的大事,如果他只聽跟他意見一致的人的想法,最多隻能處理削藩這件事上的一些細枝末節,不去聽一聽反對者的意見,又怎麼能夠知道做這件事的風險與後果呢?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朱允那麼崇拜貞觀之治,為什麼就不好好想想魏徵這句話的意思呢?
不管怎麼樣,影響朝廷穩定大局的削藩大計就這麼定下來了,歷史有他獨特的魅力,從來不會重複之前發生的事,之前的削藩都成功了,而這一次卻是失敗了。
至於先那誰開刀,朱允的目光則頂住了一封不久前送來的密信。那封信是封在開封的周王次子朱有,他在信上向朱允密告自己的父親周王朱圖摸不軌,有異謀。
朱允早就將這封信穿越給了他的三個心腹大臣,命他們談一談自己心中的看法。
第三百零一章 削周王
接連兩次正中帝心的黃子澄得到了很大的鼓勵,這次便絲毫不再謙讓,第一個站了出來,單刀直入道:“啟稟陛下,臣以為周王次子的這封密信有謀奪周王爵位的嫌疑,不過正好可以為我所用。周王是燕王的同母第,封地又在開封,開封是京城的大門,若是周王和燕王沆瀣一氣,將朝廷的門戶洞開,引得燕王長驅直進,那朝廷的江山就危險了。”
“再者,周王在地方上也多行不法,削之卻又口實,臣以為先從周王開始,依次將那些有問題的藩王都削掉。”
“嗯。”朱允越聽越贊同,不自覺地慢慢點頭道:“朕同意黃愛卿的看法,只是我們該如何削周王呢?周王手握重兵,又背靠燕王,萬一弄巧成拙,怕是對朝廷大大的不利啊。”
黃子澄越說越是慷慨激昂,此時見朱允這樣問,知道他心中又有疑難,立即跪下來,昂首挺胸,頗為豪氣地說道:“臣舉薦一人,可以擔當此任!”
“是何人啊?”朱允忙走過去扶起黃子澄,客客氣氣地說道:“愛卿不必如此,有什麼話站著說就好了。”自從黃子澄今日獻策大放異彩之後,朱允更是將他引為心腹中的心腹,大有對其言聽計從的意思。
“謝陛下。”黃子澄又向朱允施了一禮,隨後慢慢站起來,一臉堅定地說道:“臣舉薦曹國公李景隆,若有他出馬,那拿下週王絕對沒有問題。”
“李景隆?”朱允也不僅微微地點了點頭,這個人選也很符合他的想法,不僅是皇親國戚,位高權重,更是深的先帝多次稱讚,才能也還是有的,由他去辦這件事,應該是可以放心的,不禁滿意地笑道:“黃愛卿與朕想到一塊去了,那就拍曹國公以備邊為名,去一趟開封吧,讓他務必將事情辦妥。”
“臣等遵旨。”三人又向朱允行了一禮,便紛紛退下了,方孝孺回到文淵閣,按照朱允的意思擬了一道旨意。
話說曹國公李景隆在自己的府邸內接到朱允的旨意之後,將它拿在手裡把玩了半天,才悠悠地對自己的老婆說道:“看來這天下又要不太平了。”
李景隆的老婆自然知道將要發生什麼事,一臉惆悵的說道:“難道陛下真的要削藩了嗎?你覺得會打起來嗎?”
李景隆謂然長嘆,負著手,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樣,淡淡地說道:“不禁要削藩,而且還要下狠手。至於能不能打起來,就看這些王爺們的膽色了,他們若是還有先帝創業時期的一絲絲熱血就會起兵反抗,若是被這富貴的生活磨鍊地全無膽氣,那就只好束手就擒了,反正皇帝又不殺他們,只是將他們廢為庶人。”說說罷,又輕輕地嘿了一聲,笑道:“廢為庶人,那可比殺了他們還讓他們難受啊。”
李景隆的老婆驚得一身冷汗,婦道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