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張潛這幾天鬧出的動靜就一直沒小過,也是有些習以為常了。
春秋大鼎之中,張潛神識漸漸迴歸,太玄萬化莊嚴經大成,也不必繼續耗費神思,開始轉修《戰王經》,這門道術亦是一門極為精妙的法門,天戰峰正是憑藉這門道術成了小溈山七十二支系中最為善戰的一支,《戰王經》自然有它值得稱道之處,只是修煉這門道術需要採集戰爭之氣,極耗心血,張潛也是一併委託了肩吾,這兩個月內跑遍了九州幾處古戰場,採集不少戰爭之氣,用一青皮葫蘆裝著,放置耳邊,都能聽到葫蘆裡千軍萬馬廝殺的聲音,讓人渾身冰涼。
戰爭之氣就是人心之中最暴戾的念頭,煞氣極為強烈。
去掉葫蘆口的木塞,張潛只覺一陣血氣直衝腦門,整個人都好似燃燒了起來,好像大開殺戒一翻才能平息這種躁動。
“好!”張潛也忍不住大讚一聲,如飲烈酒。
他本身並不崇尚殺戮,但殺戮的確是解決分歧的最有效最直接的辦法,世間任何矛盾、紛爭到最後也會演變成戰爭,成王敗寇,萬事則定。
濃如酒漿的戰爭之氣被他長鯨吸水一般捲進紫府之中,頓時化作無數面目猙獰的將士,廝殺不止,張潛只覺體內猶如萬箭攢射一樣,快被戳的千瘡百孔,《戰王經》雖不似《黃泉魔經》那般深奧難懂,但修煉起來卻是兇險重重,張潛兼修道淵之術,這才有驚無險,無窮無盡的戰爭元氣化作千軍萬馬在他體內廝殺,足有半年之久,這場戰事才逐漸平息,並非和談止戰,而是千軍萬馬廝殺到最後之剩下一人來,再無對手,經歷篩選淘汰、吞噬融合,戰爭之氣最終變化成為了戰王元胎。
至此,張潛修煉所有神通道術都臻至大成圓滿之境,只差最後的歸一,便可凝聚元神。
這才是張潛面臨最大的挑戰,將那那幾門道術修煉至大成境界,不過是水到渠成而已,將所有神通道術融為一爐,卻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世間修行者在通宵五行的基礎上,最多再增修一門道術。
因為知道的越多,你就會發現不知道的越多,再想歸一修出元神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張潛除了最基礎的五行道術,還另外修行了四門無上道術,就這不算,他那五行道術之中又夾雜了各種流派的道術,似那火系元氣之中,就融合了《朱雀火訣》與《心神幽虛煉火訣》這魔道兩宗的道術,這讓他基礎雄厚遠勝常人,僅是五氣朝元之境就能與元神地仙交手不分勝負,可也使他所學異常的駁雜,以前只求實力增強,得到一門精妙道術就立即修煉,卻未顧忌蛇吞象往往是撐死下場,如今境界圓滿,開始融合神通,凝集元神,張潛才感覺這是一件多麼頭疼的事情。
將這麼多種屬姓不一、來歷不同,甚至是原理相悖的道術融會貫通,歸於一爐,絕非輕易能夠做到。
張潛修煉四門道術,已經耗去三年時間,如今還有五年可供他消耗。
他也不急,找了個一個最舒服的姿勢側臥於地,開始沉心靜思,沒有運轉元氣,強化功力,到了這步田地,他實力能夠提升的幅度已經相當有限了,也沒有用大雷音拳術煅骨易髓,就是純粹的冥思靜想,將內心之中浮躁與慾望悉數沉澱下來,自修道以來接觸到的種種道術都呈現於心間。
從最開始的《心神幽虛煉火訣》到後來的《白帝天戮法體》《九宮金仙訣》,以及不久前得到的《太玄萬化莊嚴經》《黃泉魔經》。
不僅是他曾修煉過,還包括他所知道的,他在天祿峰藏書閣中便看了不少道經,這些年殺了不少人,更是搜刮到不少道術,但不入法眼,或是精力難以支撐,也就沒有修煉,但他也沒有忽視,甚至只是簡單接觸過的道術,諸如青玄道人的《雲龍化形術》、峨眉小洞天的御劍術,無論粗鄙還是精妙,都出現在了心裡。
猶如老牛反芻,安靜的反思。
這成千上百種道術,張潛不敢說每一門自己都瞭如指掌,但如今境界擺在這裡,他學識又極為的廣泛,可以說是海納百川,無人能比。
此時安靜思考,又有一番新的領悟。
人常說,修行有三種境界。
第一重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這算是入門了,至少知道道術為何物了,第二重是看山是山,看水不是水,這算是入道了,觀一葉落而知秋,第三重則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已是返璞歸真,能夠看清世間萬物最原始的道理,無論怎麼變化,都逃脫不了本質,這千百種道術在張潛心中不停的梳理、總結、揣摩,漸漸的,他也是發現所有道術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