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昭陵。自秦朝以來,中國的帝王大多在自己的陵墓前樹立石碑,用以記錄自己的功業。昭陵前面也立有兩塊雕刻精美的石碑。西側的一塊名叫“述聖碑”,是為唐高宗而立,上面有武則天親自撰寫的五千餘字的碑文。東側的石碑是為武則天而立。石碑用一塊完整的巨石雕刻的,高米、寬米、厚米、重噸。這塊雕刻精美的石碑卻沒有刻上一個文字,故此人們稱之為“無字碑”。對於立無字碑的原因,主要有三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武則天認為自己功高德大,不是文字所能表達的。第二種說法認為武則天自知罪孽深重,刻了碑文恐怕更招世人辱罵,還是不寫為好。第三種說法認為武則天想讓後人去評價的一生。
十九
正 文
白村江口仁軌笑,東渡扶桑鑑真盲;
三鎮叛起安祿山,痛罵反賊顏杲卿;
哥舒接詔兩行淚,明皇馬嵬有短長。
釋 義
白村江口仁軌笑
白江口之戰:
劉仁軌字正則,是唐朝的將領。唐朝時,朝鮮半島分為新羅、百濟、高麗句三個國家,百濟和高麗句聯合起來攻打新羅。新羅素與唐朝交好,便向唐朝求救。唐高宗派軍隊幫助新羅抵禦百濟和高麗句的進攻。唐軍打敗百濟和高麗句後,便班師回朝了,只留下劉仁軌帶領少數士卒留守。百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