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嗣,若是我們真的佔領了雍州,這涼州之地該如何處置?”
“這還不簡單,曹操想必不會在涼州佈置太多地兵馬,我們只需要萬餘人,應該能掃平涼州。”阿斗答道。
“羌族之人該如何對付?”劉備接著問道。
“馬超將軍在羌人中頗有威望,有馬將軍在,害怕羌人不成?”阿斗說道。
“那西域又如何?”
“我大漢朝一直有西域都護府管理西域。到時候我們佔據涼州,這西域都護府自然歸我們管轄,父皇只需派一人去擔任西域長史即可!”
“公嗣,你想的太簡單了。涼州人好勇鬥狠,羌人更是不服我大漢官職,多年來叛亂不斷。若是在我們與曹大戰之時,這涼州羌人從我們背後襲之,該當如何是好?所以這出兵雍州,險阻重重啊!”劉備輕輕嘆息道。
此時阿斗真的有些佩服劉備了,劉備這人能夠成為一方諸侯,絕非偶然。在阿斗的印象當中,劉備並沒有太大的才能,可是現在看看,劉備想地是面面俱到,至少自己沒有將涼州的問題想的如此透徹。
三國時代地涼州與西域並不像現在這麼荒涼,在三國時代,西域地區也是現在的新疆是綠樹成蔭,到處都是樹木,非常適於人生活。跟現在比起來,西北並不能算是一個苦寒之地。
可是這涼州人性子野,不喜歡服從管教。特別是一些漢人與羌人的混血兒,更是如此。西漢的時候,都城是長安,對涼州地控制還算是非常不錯,但是到了東漢時候,都城設在了洛陽,這就使得中央對於涼州和西域的控制越來越微弱,也是因此,涼州叛亂不斷。
為了涼州和西域,東漢朝廷不得不每每派兵鎮壓,這也湧現出了一批英雄人物,比如這班超班定遠,馬援馬伏波,都是在西北打出了名堂。
到了漢末,涼州的叛亂更加頻繁。比如這韓遂就曾經參加國涼州羌族的叛亂,而董卓也是依靠著平叛而發跡的。哪怕是後來曹操佔據了涼州,叛亂依然不止,幾乎每一年都有人判斷,最近的一次就是建安二十四年地武威顏俊、張掖和鸞、酒泉黃華、西平演這四人聯合叛亂,使得楊阜不得不退回長安,從而讓出了金城以西的涼州地域。
而劉備擔心地就是涼州,特別是羌族。
要知道如今羌族人可不少,而且根據劉備的瞭解,羌王徹裡吉早已經接受了曹魏朝廷地封爵,若是劉備攻雍州,在關鍵時候這些羌族人在背後給劉備一刀子,那可不好受。同時,這涼州也不好管理,若是佔領了涼州,連年平叛會牽制劉備不少的兵力。而若是不管涼州,聽之任之,那也不行,畢竟這涼州是雍州地後花園,不容有失。
對於涼州的羌人,阿斗暫時也沒有什麼太好的方法。前世的時候,對於大清朝來說,西北也是一塊心病。自從清兵入關以後,西北就一直不太平。像是康熙年間吳三桂叛亂,西北有份參與;準格爾叛亂,西北也有份參與;雍正年間西北叛亂,雍州皇帝累著褲腰帶從牙縫裡擠錢助年羹堯平叛,到了乾隆年間,大小和卓弄得乾隆時焦頭爛額;而後百餘年裡,西北迴族每年都有叛
中國的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是發生在南北朝時期,所以在南北朝之前,帝王對於少數民族的治理一般主要有兩種手段,一是剿,二是和。所謂的剿,自然就是打仗;而和,主要就是和親,或者說是以利誘之。可是這兩種手段都是治標不治本的。
三國時代英才輩出,但是三國時代的人畢竟還是有著他的時代侷限性的。所以在面對少數民族的問題上,無論是曹操、劉備還是孫權,又或者是諸葛亮、龐統、司馬懿等人,還是跳不出來三國時代的侷限性。
不過阿斗則不一樣,阿斗來於後世的清朝,而清朝能以一個少數民族統治華夏二百餘年,其民族政策在中國古代也算是比較成功的,所以當阿斗靜下心來慢慢琢磨的時候,還真讓阿斗琢磨到了一些東西。
———————
伐魏攻關中要慢慢斟酌斟酌,前人寫過的劇情,饞蟲不想讓他在《阿斗》裡出現,不過這要創新也不是那麼容易,大家有什麼好建議可以告訴饞蟲,給饞蟲點靈感。(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
首發
第四卷 登基 第五十七章 九品中正制
世的時候,西北一直都是那清朝皇帝的一個心病。|,如今這西北卻成了蜀漢的一塊心病。
阿斗想了想,歷史上諸葛亮北伐的時候,曹真曾經命羌王徹裡吉領兵相助,於是徹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