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名字,豈不是虧大了。
最終,經過多日的討論,阿斗還是決定,聯盟孫權,而這一切主要是看孫權願不願意。
接下來便是討論出使江東的人選。
以前出使江東的都是孫乾、陳震與伊籍三人,不過如今孫乾病死,伊籍和陳震都當了尚書,肯定不可能再出使江東了。
此時,龐統提議,由長水校尉諸葛均,出使江東。
諸葛均是諸葛亮的弟弟,也是諸葛瑾的弟弟。首先派諸葛均去江東,江東的將士礙於諸葛瑾的面子,不會為難諸葛均。同時聯盟江東這件事情,也需要諸葛瑾來促成,派諸葛均去,最為合適。
諸葛均自從仕官蜀漢以來,一直沒有做出多大的事蹟,只能算是中規中矩。比起他的兩位哥哥,諸葛均差遠了。但是這並不代表諸葛均沒有才能,若是說諸葛瑾與諸葛亮都是治理天下的宰相之才,那麼諸葛均治理一州之地,還是綽綽有餘的。
只是諸葛亮這人好名聲,諸葛亮怕別人說自己任人唯親,所以一直沒有太提拔諸葛均。而且諸葛亮對自己這個弟弟要求及其嚴格。一般的官員做到一百分的事情,諸葛均做到一百二十分,還得不到諸葛亮的讚許。
今天若不是龐統提出來,諸葛亮恐怕是絕對不會提自己這個弟弟的。
而諸葛亮也明白,恐怕沒有人比自己這個親弟弟更合適前往江東的。不過為了避嫌,諸葛亮是一言不發。不表示支援,也不表示反對。
最後,還是阿斗親自*板,定下由諸葛均前往江東。
……
荊州。
與司馬懿焦灼了這麼久,陸遜也漸漸的意識到了,國力的差距,不是一時半會能夠抹平的。
江東所佔據的勢力範圍,地盤雖然不少,但是人口卻不錯,自會稽往南,還有長江以南的荊州,根本沒有幾個人居住,沒有人口,就沒有生產力,也就沒有兵源。而反觀曹魏一方,佔據廣大的中原,就連北方的幽州與幷州,比江東人多的郡縣也差不了多少。
此時陸遜終於明白,當年周瑜的選擇,是多麼正確了。
想想當年的周瑜,為了荊州是絞盡腦汁,智計百出,不停的給劉備找不自在,但是明面上,周瑜卻始終沒有跟劉備撕破臉皮,雙方仍然保持著同盟的關係。因為那時候,周瑜就明白,曹操是個龐然大物,單憑一個江東,就算了佔領了荊州,也不是曹操的對手。
而諸葛亮好像也是明白這一點,雙方暗地裡是不停地鬥智,但是始終還是保持著一種結盟的狀態,維持這那種盟友兼對手的默契。
想到這裡,陸遜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周瑜不愧是天下數一數二的奇才,在戰事上,自己可能不比周瑜差,但是在這種大局觀上,自己卻遠遠不如周瑜,甚至也比不過魯肅。
此時陸遜心中突然想起了呂蒙。
當初進攻荊州的時候,孫權不過三十來歲,而且多少還有些優柔寡斷,若不是呂蒙拍著胸脯說能夠取下荊州,孫權也不可能同意進攻荊州。結果荊州是攻下來了,可是江東大將死了一半,就連呂蒙自己也身首異處。
而細細算起來,呂蒙等一干眾將士的死,都是因為想要幹掉關羽所至。關羽的確是敗走麥城,但是最後卻逃了出去。若是當日呂蒙沒有想要關羽性命的話,也許就不會中計身亡。
現在慢慢回味起當日的情況,陸遜明白過來,奪荊州可以,畢竟雙方早有約定,荊州是劉備借來的,被江東奪回劉備頂多是吃個啞巴虧,但是關羽是絕對殺不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關羽已經不只是一個武將,而是一種象徵,一個蜀漢臉面的象徵。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陸遜自嘲的搖了搖頭,微微嘆了口氣:“子敬兄啊,雖然阿蒙已非當日吳下阿蒙,但是阿蒙還是阿蒙,又豈能代替的了周公謹!”
“上將軍,有一人,自稱是長安來的使者,名叫諸葛均,求見上將軍。”小校的聲音打斷了陸遜的沉思。
“諸葛均?聽起來很熟悉,對了,子瑜兄的幼弟,不正是叫諸葛均麼?”陸遜腦海中馬上回想起,諸葛家的老三,就是叫諸葛均。
“這諸葛均來幹什麼,難道是來探親的?”陸遜微微笑了笑,而後開口說道:“快去請諸葛先生進來,恩……這位諸葛先生是大將軍諸葛瑾的弟弟,爾等前往不能怠慢了。”
……
陸遜親自派人護送著諸葛均由長江南下,到了淮南,去面見孫權。而這時候,諸葛瑾也在壽春。
有諸葛瑾在,諸葛均這一路可就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