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歸?呂姓是我們漢人的姓氏,這呂歸是什麼背景,難不成與我們漢人有關係?”阿斗開口問道。
“陛下說的極是,這呂氏一族的確與漢人有關係,嚴格說起來,這呂氏還與陛下,或者說是與大漢朝廷有一些關係。”
“與朕有關係?蒲先生快說來聽聽。”阿斗馬上問道。
“說起來這件事情要追溯到四百年前了。當時大漢朝剛成立不久,那大漢朝有一個皇后名叫呂雉,陛下您應該知道吧!”
“呂雉?那不是高祖的皇后麼?難道這呂氏一族與那呂雉有關係?”阿斗開口問道。
“不錯,這呂氏一族正是呂雉的族人。當年呂氏一族權傾天下,大有取代漢家江山的勢頭,但是在呂雉死後,齊王兄弟興兵伐呂,周勃、陳平二人見勢響應,誅滅呂氏一族。而呂氏一族當中的漏網之魚,呂雉兄長的孫子,便輾轉逃到了我們氐部當中,與我們氐人雜居,這麼多年過去,早已經融入了我們氐人。”
“原來是這樣,這氐人當中的呂氏一族,竟然還是那呂雉的族人。想不到蒲先生對我們漢人的歷史瞭解頗多啊!”阿斗很隨意的說道。
“呵呵,我也是剛看的。”蒲臨說著拿起了桌子上的《史記》,接著說道:“我自幼便仰慕漢家文化,特別是這漢人的史書。”
“對了,這呂氏一族既然原本是漢人,如今可曾想過再回中原?”阿斗轉口問道。
“回中原?中原遠比西域富饒的多,我想他們呂氏一族肯定早就想回去了。可是陛下難道忘了,當年‘盪滌諸呂’的時候,這呂氏一族可是被殺的一乾二淨,而且還被列為大逆不道之罪,如今雖然已經過去了四百年,只要中原還是大漢朝的天下,這呂氏一族又怎麼敢回去!”
“說的也是……只要還是大漢朝,這呂氏一族就是人人喊打的逆賊,他們是不敢回去。”阿斗略微想了想,接著說道:“這樣吧,明**告訴呂歸,就說只要他同意出兵,朕可以赦免當年呂氏一族的罪狀。”
……
第二日,蒲臨親自去王部找苻健,將事情給苻健說了一遍。包括當年烏孫金刀的事情,全都告訴了苻健,不過蒲臨卻沒有跟苻健說大漢的皇帝親自來了,只是說漢人派來了一個使者。
這麼多年來,苻健也沒少在羌人那邊受氣,所以苻健對消滅羌人倒是很感興趣,但是當聽到阿斗開出那麼優厚的條件,允許氐族舉族前往雍州居住的時候,苻健的臉色卻變得難看起來。
如今在西域,氐人雖然受到羌人的欺凌,而且經常過著飢一頓飽一頓的生活,但是苻健卻是氐王,手中大權在握,是氐人最有權勢的人物,振臂一戶便可以招集十萬雄兵,攻城略地。而且就算是氐人再窮困,也不可能讓自己的大王餓肚子。
可是一旦氐人舉族遷往雍州,那麼苻健頂多會被封一個閒散王爺,將不會再有今天的權勢。人總是自私的,雖然苻健知道遷往雍州,對整個氐人一族好處非常大,可以讓幾十萬氐人過上富足的生活,但是苻健卻捨不得手中權力。
“這件事情嘛……”看了看下面的幾個部落首領,苻健心中升起了一絲的怒意。如果沒有這麼多部落首領在場,自己還可以把整件事情給壓下去,但是有這麼多部落首領在場,苻健根本不可能將這件事情壓下去。
氐人嚮往中原百姓的生活,在場的人都知道,這對整個氐族來說是一個天大的好機會,大家有機會能夠前往中原去過漢人百姓的生活,不必再擔心羌人。
苻健微微眯著眼睛,向著下面的幾個部落首領掃了一眼,發現他們當中的多數人都是一面嚮往的表情。苻健知道,用不了多久,這件事情就會在王部傳開。而王部一旦傳開,氐人各個部落首領很快就會知道的。
“這件事嘛……此事關係著我族存亡,我想還是招集大家一起商議商議吧!”苻健很鬱悶的說道。
……
堂中,氐人的二十名大小首領分別站在兩排。
蒲臨和呂歸是氐族最有權勢的兩個酋長,二人又向來不和,所以這二人是非別站在左右,涇渭分明。
“諸位,事情就是這樣的!”苻健說完看了看下面的這二十個酋長,而後接著說了一句:“此事乃是昨日蒲臨提出來的,今日大家有討論一下,咱們要不要出兵。”
苻健說“蒲臨”二字的時候,眼睛不由自主的看了呂歸一眼,很明顯的,苻健最後一句是說給呂歸聽的。
果然,呂歸聽說舉族遷往雍州的事情是蒲臨所提出來的,急忙站了出來,開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