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蜂一樣一湧而上。竟在早飯之前一舉攻下了皖城,活捉朱光。滿城男女老少數萬口一夕之間盡數淪為了孫權的俘虜。
駐守在夾石的張遼最先收到朱光的求援信,第一時間領兵星夜救援。大軍行到半路,皖城淪陷的訊息傳了過來。張遼無奈,只好退兵。
孫權任令呂蒙為新的廬江太守,在尋陽屯田。雖然來年的口糧已經有了保證,但是經過這件事後,孫權意識到了農業乃是國之根本。洪水退了後,他放下雜務,一心一意的帶領江東人民搶種糧食,儘可能的減少天災帶來的損失。一時間,他沒有精力去關心荊州的動靜。
真是天賜良機也!諸葛亮、張飛和趙雲帶著兩萬荊州將士揮別家人,由水路逆著大江而上,浩浩蕩蕩的開進益州。
黃碩沒有去送他,只是託江嫂送去了這幾個月來她趕製出來的兩全套四季衣衫鞋襪。
“他會半安歸來的。一定會!”
坐在豬哥的書房裡,沐浴在金色的陽光下,黃碩輕輕的撫摸著他留下的古琴,一次次的深呼吸,貪婪的捕捉著空氣中殘留的他的氣味。
第180章 落鳳坡下的背影
諸葛亮出征了,黃碩的三魂七魄似乎跟去了一大半。
出神發呆、丟三落四成了家常便飯。
“難道是我老了嗎?”她事後總是搖頭苦笑。唉,能不老嗎?她現在可是名正言順的奶奶輩人物了。
秋姑的兒子石頭也有十個月大了,胖墩墩的,虎頭虎腦,正是呀呀學語之際。秋姑和江嫂成天抱著小石頭在她跟前晃來晃去,左一句“阿奶”,右一句“阿奶”的教著他。
黃碩被弄得心裡怪怪的。暈,奶奶!她的假年齡只不過二十六歲,真實年齡偏大些,但也才三十出頭呢,有這麼老嗎?
小石頭最終沒有讓江嫂母女失望,小傢伙這輩子第一次開口說話居然是叫“阿奶”。
黃碩感動的稀里嘩啦的同時,終於從心理上徹底接受了已為人“阿奶”之事實。
其他人也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著自己的關心:黃夫人經常拉她去打場小麻將;林氏帶著星星時不時的來跟她討個花樣,順便聊天,母子倆一呆就是大半天——黃碩的針線活不怎麼樣,卻能畫得一手好圖;陳菁視喬兒三兄妹如己出,替他們的“粗心媽媽”把孩子們照顧得妥妥當當的……總之,黃碩的主院裡總是充滿了歡聲笑語。
牽掛歸牽掛,日子總是要過的。就是衝著身邊這些真心愛護自己的親人,也應該振作起來。於是,黃碩收藏起了心事,打起精神照常過日子,該幹嘛還是幹嘛。
諸葛亮嚴格按照約定,每隔十天必定著人給她送一次信過來。最多的那次是十封。最少的也有四封。諸葛亮不但在信裡寫下了他們打的每一次勝仗、軍中的趣事,而且會用很細膩優美的語言記下一些沿途的景緻、風土人情以及他的思念。所以,每次一收到脹鼓鼓的信袋,黃碩就會迫不及待的躲進書房裡,關上門,一封一封的細細品讀。
這時候,大人小孩們都會很自覺的閃人。當書房的門一開啟,她們就會湧上來問長問短,就跟開新聞釋出會一樣。
此刻的黃碩絕對是容光煥發、精神百倍,話如連珠,聲音超級嘎嘣脆。
阿仇也跟著諸葛亮一道出徵了(早在一年多前,奉諸葛亮之命,木喬帶領著二十名青龍會高手潛入益州執行秘密任務。黃碩聯絡不上他。怕阿仇一時接受不了,黃碩不敢冒冒然的擅自作主說出他的身世。諸葛亮也不想阿仇日後為難,便把他帶去了益州。)信袋裡時不時的也會夾雜著他的一兩封信。他的信是可以共享滴,信的內容全寫的是他的軍旅生活,除了行軍就是打仗。草廬裡的一干小朋友全是他的鐵桿粉絲。
日子就這樣不緊不慢的在指尖溜走了。
九月底的一天,木喬突然疲憊不堪的獨自回到了草廬。
龍六最先見到了他,大驚失色,啞聲問道:“發生什麼事了?”
木喬艱難的舔了一下裂的嘴唇:“老五沒了。”
十多年出生入死的兄弟啊!“什麼?”龍六心裡湧出濃濃的悲意,打了個哆嗦,還想問個仔細,見木喬搖搖晃晃的站立不牢,連忙上前扶住了他,輕呼,“三哥……”
木喬靠著他的肩膀,木木的說道:“被滾石碾得血肉模糊,根本就無法辨認……但是胳膊上綁著袖箭……”
“三哥,我先扶你進去歇歇。”龍六用力扶著他,不知不覺中,已經淚流滿面。
“木管事回來了!”黃碩接到小廝的報信,一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