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望,最開始沒有自殺現在也不會,七年沒有逃出去也斷了逃出去的念頭。
順其自然吧,活著就是活著,曾經的恥辱,早就被時間和孩子給磨平,只剩下每一天一天的平和生活,生命中有了種子的延續,身邊有著愛子的陪伴,或許對於女主角來說,她要比世界上很多媽媽都要幸福,因為她見證了孩子成長的每一天每一秒。親情已經填滿了她的所有世界。
有親情,就會為了親情奮鬥,為了讓孩子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就會有希望,就會有紛爭,就會有衝勁。
三個人都將自己渾身解數使了出來,幾乎是伯仲之間,深深刺激到了現場所有的女演員,想要在演技道路上更上一層樓,沒有這股子瘋魔勁頭真就做不到。
“鞏俐和周迅都輸了。”現場還有一個有資格跟另外三個共同在臺上的張曼玉,淡淡的嘆了口氣,這輸不是輸在技上,更不是輸在情感和態度上,而是輸在了孩子身上。
梁超偉在一旁也嘆了口氣,先是輕輕在劉佳玲耳邊道出孩子二字,他當然知道劉佳玲的水平在哪裡,能看透,但不會這麼快。
臺上張愛嘉最後十幾秒鐘的表演,讓鞏俐和周迅在臺下為她鼓掌,在這個角色上,張愛嘉是有額外加成的。
沒有當母親的人,是絕對難以真正體會到那種為了孩子不顧一切的決然的,即便你將母愛理解到了極致,鞏俐和周迅也必須承認,不曾真正有孩子,在演一個母親的角色上,你註定是要輸給同級別當母親的女演員。
算不得輸,只能說這個角色的設定,就註定了像是周迅這樣的演員,絕對演繹不到極致。
結果是不需要公佈的,在場都是專業到不能再專業的人士,張愛嘉作為一名演員所達到的成就大家也是認可的,現在來看,她還真就是那麼的合適,她的形象、氣質和對角色的把握,都嚴絲合縫。
唯有楊以辰知道,還是差了一點東西,但這並不能算是障礙,劇本是可以有一些改動的,張愛嘉的年紀,還是大了一點,如果是拿整個劇本衡量,其實周迅是要更合適一些,但以現在的化妝技術,以及張愛嘉本人保養的程度,雖說五十出頭,呈現出三十多歲的狀態不難,七年後的形象是不需要擔心的,唯獨需要想的是如何讓她有二十七八剛被囚禁時的狀態。
國內版本,要想達到極致,在小演員方面無法突破,就只能是用最完美最極致的女主角表演來對抗華夏電影在世界舞臺上的先天不足。
如果周迅趙微等人是好萊塢演員,那這部片子她們絕對挑得起大梁,給她們時間也絕對能夠打磨的更好,無奈差的就是這部片子是有雙胞胎的,且是完完全全的好萊塢製造,必然會被拿來比較,演技上的勝利終究不能拿來做全盤勝利的考量,還是要看整部影片的影響力和演員們被世界認可的程度。
幾位評委是拿到了全部劇本的,看到最後是張愛嘉,他們懂了楊以辰的心思,看向他的目光中,更多了幾分柔和的親近和欽佩。
這孩子,從未說過我要擔負什麼責任,卻一直在用實際行動做著扛著華夏電影向前走的舉動。
左手和右手打擂臺,平臺是不一樣的,他要讓世界知道的是,華夏電影的存在,讓誰都不敢輕視它的存在。(未完待續。)
第九百一十章 預定頭條
有些人是喊口號,要讓華夏電影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結果口號喊的是響噹噹,該得到的人氣支援得到了,了無音訊了,再也不提這件事了,還是在國內混,走秀參加各類的商演,媒體上整日都能看到他的報道,看似畫面很多,可看了幾天之後你就沒有什麼興趣了。
一名真正的明星,靠的是過得硬叫得響的作品,也只有它們才能讓觀眾們對你一直保鮮,否則單純就是刷存在感,大家看久了也就覺得沒什麼了。
你又不是美到不可方物,你又不是酷到沒有朋友。
你沒有無人可匹敵的才華,你也沒有讓人必須記住你的理由。
說你是明星,你就是明星,說你不是,走在大街上至多有幾個人指著你竊竊私語,你想給人家簽名,人家還會告訴你身上沒帶筆。
楊以辰從來沒有喊過口號,也從來沒有跟誰吹過我要如何如何,他就是腳踏實地的做,到了自己能夠出點力的時候,不吝嗇出力,這在現如今的社會已經是非常的了不起。
一部《房間》,他能想到一分為二,能想到讓華夏電影人以這樣一種方式去挑戰好萊塢,贏了固然是皆大歡喜,輸了也無關痛癢,一家公司不過是將劇本在兩個不同文化體系下去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