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1 / 4)

熟悉北島的詩歌的人知道,他的創作開始於十年*後期,內容反映的是從迷惘到覺醒的一代青年的心聲。那十年*荒誕的現實,造成了詩人獨特的“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靜和深刻的思辨性。

在這場對人性、人道最大的一次反動的“*”運動面前,良知未泯的人漸漸從夢魘中醒來。他們發現自己安身於公有制下,卻體會到是一無所有;生活在集體中感受卻更像來自北方的《狼》,一切都被禁錮著,而且往往是自願的承受禁錮。於是,清醒者不禁驚呼“這個世界是否真實,或者人是否真實!”於是,一種聲音終於響起來了,這就是北島們的聲音:

我來到這個世界上,

只帶著紙、繩索和身影,

為了在審判前,

宣讀那些被判決的聲音。

告訴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良知,內心的憤怒、反抗與挑戰的聲音響起來了,喊出了“自省、自由、自我”的聲音。他們終於說出自己的心裡話,對那個遙遠的夢想說出了心裡話:“我——不——相——信”!這是一種少有的勇氣,帶著嚴重的懷疑主義的傾向。事實上,這首詩正是有良知的中國的“回答”,也是對“*”的最終的回答。說明一個新的啟蒙時代的到來,它像一陣精神光芒撕開了人們虛偽的面紗,照亮了那個時代昏暗的天空。

北島,正是北島這樣的詩人,在冷靜的觀察中,發現了“那從蠅眼中分裂的世界”如何造成人的價值的全面崩潰、人性的扭曲和異化。他想“透過作品建立一個自己的世界,這是一個真誠而獨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義和人性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北島建立了自己的“理性法庭”,以理性和人性為準繩,重新確定人的價值,恢復人的本性;悼念烈士,審判劊子手;嘲諷怪異和異化的世界,反思歷史和現實;呼喚人性的高貴,尋找“生命的湖”和“紅帆船”。 於是一聲《宣告》變得十分的悲壯,彷彿夕陽染紅的天空:

也許最後的時刻到了

我沒有留下遺囑

只留下筆,給我的母親

我並不是英雄

在沒有英雄的年代裡,

我只想做一個人。

北島意識到自己是人,不是一種意識形態下的一個符號,一個工具。當然,正是這一聲《宣告》埋葬中國歷史最殘酷、最罪惡的時代。

*結束以後,北島意識到個人應有獨立自主的“自我意識”,希望五•四的“自由、*、科學”傳統能夠死灰復燃,讓人們自覺自識到“人”和個人的價值,而不是盲從者,一直被人利用,一直被人管轄的。我們的國家為什麼不能成為人民自己的國家,而往往被某些人利用,如劉邦、朱元璋等奸惡之徒所利用,成就一家一姓的帝業?因為人們沒有能力成為“挑戰者”,卻本能的充當了“順從者”。

正是北島意識到這一點,他的心突然熱了起來,眼睛亮了起來!“自由”、“*”,還有“科學”,形成一股暖流,使他熱血沸騰,體會到了覺醒者的孤獨,他便吶喊了。

如今,北島流亡在國外,這種聲音漸漸的弱去。一種喧譁漸起,將物質的慾望膨脹到了極點。誰還會繼續舉起由魯迅點燃的火種!? txt小說上傳分享

愛魂——茨維塔耶娃

茨維塔耶娃(1892…1941),俄羅斯白銀時代傑出的女詩人。

茨維塔耶娃首先是一個瘋狂的女人,雌性這一性徵天然的決定她女人的天性,所以她大膽追求肉體贈予人的天然的愉悅;其次才是不羈的詩人,將愛情幻化為信念,不斷追求愛情,正是作為詩人的詩性。

她一生都在追求愛情,渴望心靈之愛,詩性之愛。

詩性乃是人性中浪漫的基質,極難定義。德國哲學家尼采所說的:人需要一個目標,人寧可追求虛無,也不能無所追求。從這個層次去理解什麼是詩性也就不難了。詩性就是一種內心*裸的追求,內心抒情的需要。不管冷抒情還是熱抒情,都是人內心的需要。詩的信念就是為內心活著的,並且能夠為之死去。

茨維塔耶娃自小受到普希金的影響。她在1937年流亡國外寫的自傳體小說《我的普希金》裡曾提到:她母親是位富有天才的音樂家,臥室裡掛著以普希金為題材的《決鬥》之畫,從而使她對死亡產生了一種神聖感;而她父親則身為莫斯科大學的教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