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社會謀殺的。
李贄最終被捕入獄,並不在於他行為不檢點,而致命的是他寫出直接危及統治根基並已在民間流傳的“惑世誣民”的著作。
1588年,李贄與之相濡以沫的妻子不幸謝世。孑然一身的他,突然覺得一切束縛盡去,越來越不老實,竟如老衲頓悟,認為以前五十餘年活著如“犬”,如今要做回“人”。正是感於此,他剃度為僧,表示與鄙俗斷絕,不與一般人見識。也是這以後,他寫了許多叛經離道的著作。
那麼,李贄“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著作精髓是什麼?質而言之,是讓人成為“人”,而不是“犬”。中國的皇權統治者,總想讓“民”好生聽從使喚,而自稱為“牧民”,把“民”馴化成為只會說話更會聽話的“牲畜”。而且說,這就是“道”,“道不變,則天不變”。對於馴化的“牲畜”,採取區別對待,其中死心塌地想做奴才的,給予獎勵;不甘為奴起來反抗的覺醒者,實行*。統治者的*覺醒者往往是借“民”之口而除之後快。李贄的收捕,同樣逃不出這個宿命。
李贄的學說讓人成為“人”,讓人復活,這在中國思想界的意義其實如同西方思想界的尼采。尼采讓代表西方傳統的“上帝”死去,從而讓“人”活起來,把人的自我的價值提升。李贄同樣也讓“人”活起來,為此他必須去掉“道冠古今”的“萬世至論”——孔孟之道,從而呼喚人的理性覺醒、促成人性的自由發展,成為無拘無束的人,做真人真事。
李贄認為,孔孟之道已經過時,對於普通民眾來說,要求他們戰戰兢兢,克己復禮,符合“三綱五常”,做孝子忠臣,盡奴才的本分,從來不需要“個人”的聲音,質而言之,孔孟之道的主要精髓就是讓人們達到“無我”的境界。這是一種人性的摧殘。而作為統治階級,孔孟之道已經演變為他們欺世盜名的藉口(工具)。他們皆以正道為天下己任,扛著聖教招牌,文其偽,售其奸,謀其私。滿口的仁義道德,實際上是借道學這塊磚,以欺世獲利,為自己謀取高官利祿。李贄如此顛覆孔孟之道,就撕裂了它的神秘面紗,間接地實現了聖人凡人皆是人,人人都可以成為聖人,也就沒有必要拿孔孟作為偶像。他提出了真正之道——“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
李贄打倒偶像,顛覆傳統的同時,還提出了男女應該平等起來。“大道不分男女”,性別的差異並不能說明見識的長短,女性追求個人幸福以及基於真情的社會交往都是值得提倡的。並且說,武則天是一個“政由己出,明察善斷”的“聖後”。這些觀念的提出,對於男女授受不親、男女有別、男尊女卑等封建傳統來說,無疑是一場地震。
這樣大放厥詞,統治者豈能善罷干休?必先除之而後快。可悲的是,充當劊子手恰恰是代表社會清流的東林黨人。李贄在獄中,或許大夢初醒,他所反抗的不是幾個論敵,而是經過幾千年鞏固下來的傳統硬殼,東林黨也正是維護這個硬殼的中堅。他這樣做,無異於以雞蛋碰石頭。他最後一句“七十老翁何所求”,便可窺見他的無奈、悲愴。
因此,傳統(社會)謀殺了李贄。如今李贄逝死已有400多年,但從他的文章、生平中,我們依然能夠找到一種與社會主流相斥的聲音,而正是這種聲音貫穿著社會的發展,並時時復活。或許,社會一開始屠殺了啟蒙者,然後歷經荊棘,漸漸啟蒙,最後將啟蒙者供進聖壇。
我想李贄的意義也在於此。
莊生夢蝶——閱讀莊子
那些以天下為己任的人們往往是在沒有解決自身的問題,而試圖去拯救他人(他們的思想也只是一種自己的想法而已),因此諸子百家政治理想只不過一種試驗,而試驗品正是普通百姓。試驗不成功,痛苦也只是人民。
——作者題記
1
我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一個人最大的優點莫過於自己有想法。有了想法才會表達自我,成為有“心”之人,從而獲得你的個性(存在價值)。談及莊子,人們不禁會想到“莊生夢蝶”這個典故。莊子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 一般人都會這麼認為:莊子是個遊戲人間的虛無主義者,他的學說不能為王公大人們所用,而僅能滿足自我。
“莊生夢蝶”是探索生命本身的,對生命進行關懷。這正是莊子的積極意義所在。他的學說完完全全是一種追求生命自由的:無所待故無所失。據《史記》中記載:
楚威王聞莊周賢,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莊周笑謂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食之數歲,衣以文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