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渴望自己的人生也有那麼一個轉彎——即使這麼一個轉彎,會出現驚濤駭浪,那也比如今這種止如死水的生活強。
於是,我撿起一塊石頭,狠狠地擲向江中,激起無限的漣漪……
男人的城——感悟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平遙古城儲存了其所有的特徵,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
當我匆匆來到這座城,已是夜闌人靜。夜色中的北方,不失粗獷、廣袤、空遠的況味。城中人都已入夢,唯有風在微響,我無心驚破古城的清靜,便選擇了一家叫“德居源”的客棧住下。第一次睡上那種叫“炕”的床。感覺暖暖的,特別多夢。我夢見了那些逐鹿中原的男人們,在冷兵器時代,烽煙四起,金戈鐵馬、刀光劍影、灰飛煙騰,演繹了一部部可歌可泣的男人之歌;還有那沉甸甸的紅高梁、那荒蕪到蒼涼幽遠的黃土高坡,讓我這個江南男子頓時血脈賁張,激昂不已,恨不得揮筆寫就一闕再版《滿江紅》。醒來,*自己愚鈍頑冥,不解詩詞格律,空有一腔豪情,如莽漢武夫徒有一身蠻力卻無用武之地。
我大概厭倦了江南,特別是杭州那種小家子的溫柔,醉生夢死,挾一姬過風花雪月式的生活。況且,杭州房價貴得離譜,讓我買房居住,就像搬上月亮的廣寒宮般可望不可即。
我深深地愛上這個北方的城。這座城叫平遙,一座並大的古城。
一早起來,我就興匆匆地沿著北大街,跑到平遙古城的“拱極門”,去品古“城”的味道。我對“城市”的理解是這樣的:城就是城牆、城門之類的屏護式建築,而市就是市井,“市”居住在“城”裡面,人民在市井裡安居樂業。我生在江南,長在江南,卻絕難找到一座完整意義上的城。而這一次原汁原味的平遙古城成功印證我心中對城的理解。
平遙城牆始建於西周。公元前827—728年,西周宣王姬靜時,派大將尹吉甫北伐儼狁時駐兵於平遙,出於軍事防禦,築素土城牆,這是最古老城牆,也是如今這古城的前身。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擴建為磚石城牆,規模為周長6100多米,高6 …10米,牆外築護城壕,深 、寬各1丈。城門共有6座,各城門外曾設吊橋,城牆上築重簷歇山頂城樓;四周各有角樓一座;四面牆體,每隔60米,築觀敵樓一座,整個城牆上共有72座觀敵樓,城牆上有垛口3000個,這是按孔夫子的弟子3000、賢人72的數字修築。可見,這個城牆還傳遞著十分地道的中國傳統文化。
古城牆的青磚透射著歷史凝重感,承載著滄海桑田的變遷。我一去觸控,就感覺到那是一種“土”做的韌性、剛性的文化,與江南“水”做的文化截然不同,它粗獷、豪邁,充滿雄性。我想象著歷史上某一天兵臨城下,劍拔弩張,一觸即發的情景,士兵與居民們是如何憑藉這城牆,用血肉之軀保衛這個古城的安樂。其實,最堅固的城池是“人”的血肉之軀。
我潦潦草草地看完古城牆,就迂迴古城有19世紀亞洲的“華爾街”之稱的大街,現在被稱作“明清街”。中國第一家經營存款及匯兌業務的票號——日升昌就在這裡分娩誕生。平遙古城曾是赫赫有名的金融中心,當時,全國51家票號,山西有43家,而平遙就佔22家。可見,當時晉商一度是執中國商界的牛耳(不像現在已經是浙商的天下),而單單平遙一個小縣城就佔了全國票號業的半壁江山。憶想當年,平遙古城,商號林立,車水馬龍,財源滾滾,銀窖裡的銀子,難以計數,時人稱“裝不滿、拉不完的平遙城”,其富庶和繁華的程度,可見一斑。那個酸嘰嘰、作噱頭有餘的文化學者餘秋雨先生在《抱憾山西》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在山西最紅火的年代,財富的中心並不在省會太原,而是在平遙、祁縣和太谷,其中尤以平遙為最。”
在平遙古城中22家票號中,日升昌獨佔鰲頭,被稱為“中國銀行的鄉下祖父”。日升昌古代寫作“日昇昌”,可見其構思之精巧,這三個字中都含有一“日”之,寓意票號如旭日東昇,事業興旺,蒸蒸日上,如日中天,可見創業者的雄心與氣魄,後來果真不負創業者的苦心孤詣,它經營有道,得到了“匯通天下”的美譽。走進日升昌票號,感染我的並不是那種濃重的商業氣氛,更是那些傳統文化承載體:古建築文化。票號的通體建築更具有文化內涵,面闊五間,正院沿南院北縱軸線,由三進式穿堂樓院組合而成,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