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上的七八門大炮頓時齊齊發出一聲震天的轟鳴,炮彈至往兩裡之外的海船飛去。
“轟——”七八道水柱立刻在那些海船的旁邊升起,搖動大海,海船顛簸不已。然而,卻是一枚炮彈也沒有集中對方的船隻。
見到這樣的情形,張繼也是不惱,朗聲向那些炮手笑罵道:“他奶奶的,這些混賬狡猾得跟泥鰍一樣,滑不留手的!你們還差點打中,算是不錯了!”
聽到這話,炮手們卻是無言以對,個個羞愧欲死。他們哪裡不明白這是張繼在說反話,當下發誓,定要將前面那些海船給擊沉了。於是,炮彈再次上膛,準備射擊。
若是仔細看張繼這支艦隊攻擊的那些海船,定然會發現,這些海船還是大唐水師的制式海船。海船之上,那拍竿、投石機等物已經被打得七零八落,斷為數斷。甲板上的水手更是穿著唐軍制式甲冑,雖然破敗不堪,但是還隱約可以辨認。
如今已經是顯慶年,李治登基為帝,已經十年了。
二十年間,大唐卻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李治繼位以來,內撫朝臣,外鎮藩屬,廣興農商,大備兵戈,然數年之內,竟無半分動靜。
其間,雖有水旱之災,庶民造反,然很快就被平息下來。接下來便是修養生息。經過五年的休養,國庫日豐,百姓漸富。
這五年間,長孫無忌輔佐李治整肅朝廷,將朝廷上下,朝野內外,整理得井井有條。饒是如此,他長孫無忌在朝中安插的自己人,也絕不在少數。在四境邊疆,有阿史那社爾和契苾何力鎮守隴右,西域、吐谷渾,兩處皆是無憂,薛仁貴、劉仁願鎮守遼東,遼東亦無憂。至於漠北草原,亦有執失思力、蘇定方等人駐守幷州諸地,內保長城,外連回紇,威震朔漠。
所以,即使在李世民過世之時,大唐四境藩屬盡皆蠢蠢欲動之時,也無人敢直面大唐兵鋒,出兵攻擊大唐。
這樣的情況一持續便是三年。
然而,在永徽三年的時候,一個意外,發生了。
大唐南洋水師,駐守東南亞的一百十三十二艘戰艦,萬餘官兵,在南洋水師司馬、兵曹、錄事參軍的聯合帶領之下,斬殺了南洋水師總管、副總管、長史諸人,發動叛亂,切斷南洋通往大唐的航線,於呂宋割地稱王。
原來,自當初李世民下令廣州、福州水師南下南洋,開採南洋資源,以補給大唐之用。兩地水師組合成南洋艦隊,開赴南洋,與當地土著大戰,從呂宋北部開始,逐步往南擴充套件。到李治繼位之時,唐軍在南洋的勢力已經延伸到了婆羅洲。其間,更是取得金銀銅礦石無數,香料寶石不計其數。而廣州福州等沿海諸地,更是因此而興。可以說,南洋對大唐嶺南地區的發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然而,隨著南洋的漸漸開發,南洋土著漸漸適應了這些入侵者,開始卑躬屈膝的為唐軍服務。而唐軍利用土著訓練成軍,攻擊其餘土著,唐軍數萬士卒,在這南洋,儼然成了太上皇,至於艦隊將官更是跋扈。隨著財富一天天的增多,地盤一天天的便寬,這些將官中的部分人心頭便生出了雜念來。
憑什麼老子在南洋辛辛苦苦,打仗開礦,得來的金銀財寶,香料寶石要無條件的運回中原,給那些沒打過仗的人享用?於是,他們漸漸開始截留財富。
貞觀十六年的時候,李世民將南洋艦隊總管、副總管等人換成了忠心正直的自己人,統領南洋艦隊。
這些新到任的艦隊總管、副總管,一個個剛直不阿,從不貪墨,這樣一來,那些原先的船長之類的將官便對這些新來的官員極度不滿,常常陽奉陰違。況且艦隊之中,尚有不少調查院的探子,所以,那些人也就不敢怎麼樣。
這樣的情形一直持續到貞觀末年,李世民病重的訊息傳到南洋艦隊。這訊息一傳來,南洋艦隊先是一陣譁然,接著反而安靜下來,靜靜的等待著事情的發展。
接下來,李世民病逝了,李治繼位了,整個帝國依舊像以前一樣繼續運轉著,一切都沒有改變,該繳納給中原的財物一樣沒少。那總管和副總管等人依舊是鐵面無私,不講情面。
終於,在永徽三年的時候,以艦隊司馬為首的心存異志的艦隊將官和艦隊總管發生了一場激烈的爭吵。爭吵之中,司馬憤怒之下,竟然拔刀刺傷了總管。
面對著艦隊總管怨毒的眼神,這人乾脆一不做二不休,一刀砍下了艦隊總管的腦袋,接著,帶著身邊親兵突襲副總管、長史等多人府邸,將其一一斬殺。最後,那些已經暴露身份的調查院探子也被盡數斬首示眾,當然,還有探子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