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允文對李治說道:“吳王英果,素為長孫大人所忌;道宗、道玄二位王爺乃是國之大將,陛下臨終託孤,微臣與之等執掌北衙大軍,以保關中安寧,豈可輕動?且二人與長孫大人素有罅隙,乃成今日之禍,不可聽之任之!”
旁邊的武媚娘也跟著幫腔。在李治點頭之後,張允文動用了調查院的手段,將那些胡亂攀咬的供詞盡數銷燬,並且悄然傳話於房遺愛、柴令武等人,說是若是想要活命,不要胡亂攀咬。
聽了這話,這些人不由猶豫起來。
後來在鴻臚寺的人上奏調查結果時,卻發現供詞不在,案犯反口。長孫無忌面沉如水,公然說道:“此案尚有疑點,單憑如此些人,如何謀反?定有同黨勾連!微臣建議,重審此案,以正視聽!”
此言一出,李治的臉也頓時沉了下來,他沉聲道:“長孫大人,朕看此事不必再查了!既然已經如此,那就這樣這樣吧!”
而褚遂良趕緊上來為長孫無忌幫腔,說道:“陛下,微臣亦認為此事尚有未解之處,如謀反之時如何發動,何人以作呼應,等等,所以,還請陛下下令,重審此案!“
見到這種情形,張允文只好讓王玄策、張文瓘等人出面,反駁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由於李治聽信張允文話語在先,所以,李治對於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的話語不以為然。
最終,房遺愛等人被判流放嶺南,遠沒有達到長孫無忌想要的效果。
至此,長孫無忌恨上了張允文及其身邊之人,一有機會,便大加攻擊。
一年之後,李治在朝會之上,提出立武媚娘為皇后。這個建議遭到了王家官員為代表的山東士族和長孫無忌的激烈反對。朝中,只有身為武媚娘義兄的張允文明確支援。就連張文瓘的態度都是模稜兩可。
但是,有張允文在外朝為其張目,而後宮方面,武媚孃的手段又沒的說,幾次下來,直讓李治立武媚娘為後之心,更加堅定了。
到永徽六年初,李治終於不顧群臣進諫,將武媚娘推上皇后之位,將原來的王皇后貶為庶人。
而那些反對李治立後的大臣,褚遂良等長孫無忌黨羽被李治流放嶺南,斷了長孫無忌的左膀右臂。
當詔書發出之時,長孫無忌看著李治,眼中帶著絲絲悲涼和欣慰。從那天之後,長孫無忌逐漸讓出了一部分權力,看著自己提拔的親信被李治一個個外調,又從外面調來一些年輕而陌生的人,充實各部門。
武媚娘登上皇后之位後的兩年,便令許敬宗等親信構陷長孫無忌無忌等人,準備將長孫無忌黨羽一網打盡。
這時候,張允文再次出面,在武媚娘面前保下了長孫無忌。說殺長孫無忌對與武媚娘而言,有百弊而無一利,上位之後,即殺長孫無忌,讓李治和眾朝臣如何做想,豈不是會認為她武媚娘不過一心胸狹窄之輩,到時候,不滿之人,恐怕更多!與其如此,不如放過,給朝臣和眾世家留下好印象,以穩皇后之位。反正現在長孫無忌的權力正在一點點被李治收回。最後,還請武媚娘能效法長孫皇后,做一代賢后。
聽了張允文的話語,武媚娘沉吟片刻,終是答應下來。
於是,長孫無忌最終留下了一條命來。
長孫無忌倒臺之後,一大批年輕的官員被提拔上來,很多官員都是李世民留給李治的。李世民在世的時候,常常在李治面前提起某些官員,雖然那時候他們不過是州縣小官,但是,李世民卻是一一指出,那些官員可以做何事,任何職,只等李治繼位之後,將他們加以提拔便是。
所以,迄今為止,李治提拔上來的大批官員,皆是年紀不過四十,在州縣鍛鍊了數年、數十年的能吏。在這些人的扶持之下,李治管理起這個帝國來,更是得心應手。一股朝氣在朝野只見瀰漫開來,就如同這歷三代,不足五十年的大唐一樣。
接著長孫無忌倒下的機會,武媚娘開始參與朝政了。張允文知道,像武媚娘這種權力慾極強的人,是不可能做到長孫皇后那般置身朝政之外的,所以,張允文也沒有勸誡武媚娘,不使她參與朝政。況且,這武媚娘洞察力極其敏銳,正值嗅覺十分靈敏處理國事來,駕輕就熟,很多問題也處理得極其恰當。其“政啟開元,治宏貞觀”之評價可不是虛的。
李治有自家老婆幫著處理政事,也倒是清閒了不少。
為了更好、更有效率的處理朝政,大批傾向於武媚孃的官員被提拔上來。這些人多是寒族出身,如李義府、許敬宗、崔義玄等人。這直接打擊了士族門閥勢力。
不過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