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食指有節奏的敲擊著龍椅,陷入思索之中。
就在這時,一個冷冷的聲音傳來:“四弟此話卻是欠妥當啊!”接著,一聲木杖撞擊木地板的聲音傳了過來。
眾人一看,卻是太子李承乾正仗著木杖,費力的走了兩步,出列立於殿中。
李世民一見李承乾的這般模樣,當場說道:“太子啊,你腿腳不便,若有事要奏,坐在原地說便是,不用走於殿中!”
這句本來帶著關懷的話語卻是讓李承乾面色一白,他吃力的抱拳一揖:“兒臣遵命!”
說著,又慢慢挪回原處。
這時李泰笑道:“不知大哥有何指教?”
李承乾沉默一下,肅聲道:“四弟啊,如今父皇革新軍制,為的乃是百年之後,放眼長遠。所以這才力促使用募兵制度。而四弟你,僅僅是看到了募兵制度的危害,便要加以制止,這豈不是因噎而廢食麼?”
李泰卻是笑道:“大哥,你這話才是有失偏頗!小弟看得真是長遠……”
“哦,這般說來父皇倒是看得不及你遠了!”一聽到李泰這般說,李承乾趕忙介面說道。
李泰當即露出一個無辜的表情:“小弟可沒有這般說啊!”頓了一頓,李泰嚴肅的說道,“父皇半生戎馬,領軍作戰,戰無不勝,威震諸軍。且有李大將軍、溫僕射這般人物輔佐,方才能自信的說用募兵制度。若募兵一旦開啟,才有能力與魄力統御諸將。而大哥,你能行麼?”
此言一出,殿內眾人盡皆將目光望著這兩兄弟。就連李世民也是目光冷然,看著這言語相鬥的李承乾與李泰。
“你——”李承乾感覺受到了莫大的侮辱,李泰最後那句反問,不僅僅是在質疑他的能力,彷彿也在嘲笑他的足疾。
猛地一頓木杖,李承乾站立起來,冷冷的看著李泰:“魏王,你這是什麼意思?你在質疑孤麼?”
李泰搖搖頭:“我是在為大唐的明天考慮!”
李承乾還要說些什麼,忽然聽見一聲冷哼:“夠了!”
一聽得這句不容置疑的話,李承乾李泰還有眾朝臣當即不語,皆是垂下頭來,看著地板的紋理。
“好了,太子還有魏王,你們都先下去吧!諸位愛卿,你們也下去吧,今日朝會到此結束。至於這募兵之事,朕思考之後,再做決議!”李世民一臉疲態,一手撐著額頭,另一手揮了揮,示意眾人離開。
眾朝臣對望一眼,同時躬身道:“臣等告退!”
第三百一十二章 態度
李世民所說的延後再議的時間的確延後得夠長。從上次朝會到現在過去了五日,李世民也沒有再次談及此事的意向。
此時,張允文關於軍制改革的建議已經寫好了。然而他卻是沒有呈上去。這卻是因為李世民的態度。他害怕李世民因為聽了李泰的話語,態度忽然來個轉變,到時候自己這奏章呈上去也沒什麼用,倒不如先弄清楚李世民對此事的態度之後,再做決定。
為了弄清楚李世民的態度,張允文決定去趟皇宮,探探李世民的口風。
在一日訓練結束之後,看著這些大汗淋漓的皇子公主,張允文笑道:“呵呵,今日姐夫送你們灰皇宮吧!”
在孩子們的歡呼聲中,張允文騎著馬,和幾名皇宮侍衛一道,慢慢的往皇宮行去。
“好了,你們各自回宮去吧,姐夫找你們父皇還有點事!”張允文一臉和煦的笑著說道。
走進太極宮時,一盞盞宮燈慢慢點燃,照亮了太極宮的每處角落。
張允文並不知道此時李世民身在何處,向宮娥一問才知道李世民正在太液池邊散步。
趕到太液池邊,便有兩名衛士將他攔了下來。張允文只好讓一名衛士去通報李世民一聲。
片刻之後,那名衛士回來說道:“張將軍,陛下喚你過去!”
張允文想那侍衛道了聲謝,然後慢慢的往太液池邊走去。走近太液池,只覺一陣混雜著水汽的涼風吹來,整個人都不由覺得精神一振。涼風吹動水畔柳樹,枝葉輕晃,飄搖婆娑。
藉著四面掛著的盞盞宮燈,在一株柳樹之下,張允文便看見了李世民的身影。
慢慢走近,正要拱手行禮,背對著他的李世民好像是背後生了眼睛,輕聲道:“允文不要多禮,過來陪朕走走!”
說著當先邁步沿著鋪著卵石的小徑慢慢走著。張允文連忙兩步跟上,落在李世民身後一步的位置。
“允文啊,如今朕心頭擔憂著兩件事。第一便是這軍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