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發著幽幽的光芒。
紇幹承基在迴廊內小心的行走著,順著道路,來到了於家的後院。在這裡,一個房間內的燈依舊還亮著。
見到這亮燈的房間,紇幹承基想也不想,就這樣小心的靠上前去,到達窗臺邊。
小心的在窗紙上戳了一個洞,往裡面望去,正好見到房間內的人影。
房間之內,赫然便是于志寧這位紇幹承基的目標。
只見兩盞如豆的燭光之下,于志寧正在一張紙上奮筆疾書。時而擱筆思考,時而輕輕咳嗽兩聲,時而翻閱書籍。雖然看不清面容,但是紇幹承基可以猜測到,這位老者此時恐怕正在思索著些什麼奏章吧!
看到于志寧燭光之下的身影,紇幹承基忽然想起了他會東宮的第一天見到李承乾那副萎靡樣子時露出的一絲關心,心頭不知怎的,忽然一軟,不由自主的鬆了鬆手中的匕首。
忽然間,那于志寧忽地站了起來,在房間內踱起步來。
見到這一情形,紇幹承基手中匕首又不由一緊。
然而,不到半刻鐘,于志寧又坐回原位,開始奮筆疾書起來。
紇幹承基不由輕輕出了一口氣,猶豫片刻,終於轉頭望外走去。
面對著這樣一位如此深夜還在子兒奏章的老者,他實在是下不了手。
第三百七十九章 東狩洛陽
停止了封禪,李世民心頭還是感到陣陣的不舒服,所以他決定東狩洛陽,留李承乾監國,兵部尚書李績為輔。其餘眾大臣也跟著東狩洛陽。
在東狩洛陽的前夕,陳全康找到了張允文,交給了他一份情報。
這份情報是關於吐谷渾內亂的。上面寫著,在吐谷渾內亂之前,吐蕃各大勢力之中,舊貴族和新貴族忙著爭奪吐蕃贊普之位,庸旌、蘇毗忙著建國,唐旌沒有宣佈自立一國,卻是將目光瞄向了吐蕃,分明想要攫取吐蕃贊普之位。而那羊同,則是兩面生事,一邊和吐蕃的舊貴族打了一仗,另一邊卻是出兵崑崙山,在西域溜達了一下。
雖然他們看起來都很忙,應該沒什麼空來管吐蕃的事情,但是,實際上那與吐谷渾丞相宣王接觸的人正是吐蕃新貴族中的祿家派出的。
祿東贊被留在長安之後,一直處於調查院的監控之中,甚至驛館的庖廚、衛士等人皆負有監視之責。在這樣的環境中,祿東贊是絕對不可能離開長安的。而此時吐蕃祿家,是由祿東讚的次子欽陵當家作主的。祿東贊長子早夭,這欽陵順利成章的繼承了祿家。
此時的欽陵年紀尚輕,雖然為人機敏伶俐,深知進退,已有梟雄之象,但由於祿東贊未被留在長安,一副祿家的小家族,紛紛離開了祿家,一時間,祿家實力大減。吞彌家原本在新貴族之中,僅次於祿家,自祿東贊被留在長安之後,一躍成了新貴族中的第一大家,領導著新貴族與舊貴族爭奪吐蕃贊普之位。
而欽陵也知道自家勢力衰退,不足以與吞彌家抗衡,痛快的讓出了領導之位,韜光養晦起來。然而私底下卻是在思考著擴大勢力和救回自家老父之事。為了擴大勢力,便將目光瞄向了吐谷渾。
看到這裡,張允文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雖說早就知道這欽陵厲害,絕非泛泛之輩,如今見他出手攪得吐谷渾內亂,這才真正的感覺到了他的厲害。
“好,好你個欽陵!”張允文恨聲說道,“要不是席君賣快速平叛,那吐谷渾的局勢還真是不堪設想!既然你出手陰了我大唐一次,我也玩來動上一動,陰你一次!”
說完對那陳全康道:“老陳,你先下去吧,我先去找陛下,看看如何能陰上著欽陵一次!”
張允文先將這吐谷渾內亂之由來告訴了李世民。李世民聞言亦是大怒:“一個不到二十的人攪得吐谷渾成那般局勢,當真是混賬之極!”
張允文連忙說道:“微臣也是這般想法。這欽陵既然已經出手了,我大唐定當要還擊他一下,打壓一下他的氣焰。另外,這欽陵的發展潛力巨大,雖然現在勢力弱了一些,但也不得不引起陛下的重視啊!”
李世民沉吟一下:“可是這欽陵行事謹慎,未能留下把柄,盡有這份情報,大唐也不能憑此而興師問罪吧!”
張允文笑道:“大唐不可以,但是吐谷渾可以!只要吐谷渾放出風聲,說經過審訊,知道了那些亂臣賊子是欽陵唆使的。而且還說當時宣王向欽陵許諾,一旦成功,則吐谷渾將向欽陵提供兩個馬場和一大土地。這樣一來,那些舊貴族還有新貴族中的其他勢力,定然會對欽陵萬分忌憚,不斷的打壓其發展。再說了,那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