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部分(3 / 4)

小說:大唐偵察兵 作者:閻王

貼身衛士到達興仁門才被攔下,今日怎麼剛到永安門便被攔下了呢?但是,他還是讓衛士們乖乖的等在永安門外,自己剛要策馬往裡面走去,那位把守城門的將領便道:“魏王殿下,陛下曾見傳過話來,說陛下在兩儀殿等他,讓他從章肅門那邊去兩儀殿。

李泰不疑有他,獨自縱馬往章肅門走去。

然而剛到章肅門下,只見門內一支百人騎兵衝出,將李泰困在其中。正是李世民的親衛百騎。

為首的騎士向李泰行了一禮之後,說道:“陛下請魏王殿下在宮中住幾日!”

說完,也不管李泰如何色變,如何高聲出言,直接將他帶到了皇宮北苑,看守起來。

李世民之所以這般做,卻是為李治能順利入主東宮打下基礎。

兩日之後,李世民正式發出詔令,詔立晉王治為皇太子,並親自承天門樓,大赦天下,大宴三日。

而那些李泰的同黨,在李世民發出這封詔書之前,皆跑到魏王府找過李泰,卻是沒有看到人影。沒有李泰,這些人也就沒有敢在詔書釋出之時出言反對。

承天門城樓之上,李世民對眾臣道:“我若立泰,則是太子之位可經營而得。自今太子失道,籓王窺伺者,皆兩棄之,傳諸子孫,永為後法。且泰立,則承乾與治皆不全;治立,則承乾與泰皆無恙矣!”

眾臣連忙高呼陛下聖明。

然而,就在李世民為解決了大唐內部一次激烈的矛盾碰撞而沾沾自喜的時候,大唐的東邊,卻發生了一件大事。

************

這一卷終於寫完了!說實在的,俺對後面的內容很不滿意!唉,畢竟俺也不是寫那個政治鬥爭的料!無語啊!

第四百零六章 高麗生亂

隨著陣陣秋風的吹拂,原本翠綠飛柳葉兒也漸漸變黃了,一片片柳葉如刀,紛紛落下,獨留下光禿禿的枝條兒在秋風之中蕭瑟的舞動著。

柳樹上嘶鳴的寒蟬發出最後的悽婉鳴聲,似乎知道自己的生命將走到盡頭。

每當張允文行經在長安的大街小巷之中,看著往來如織的人群,看著青磚黑瓦,朱門高闕,不知不覺竟然有一種不真切感。

屈指算算,如今自己已經三十好幾了,雖然在朝中大臣中算得上年輕的,但是,一股馮唐易老的感懷還是在心頭縈繞久久不能散去。

不光是他,環視整個朝堂上下,被無情的歲月催磨的朝中大臣又何其之多。房玄齡已經數次乞骸骨,希望從相位之上退下來,原本就是風燭殘年的蕭瑀等老人更是少來朝堂,臥在家中頤養天年。就連自己的師傅尉遲恭,也是鬢髮如雪,皺紋遍生。年輕時征戰傷了身子,如今也閉門修養。出了大臣,李世民也日漸露出老態來。當初那位在洛陽城外縱橫廝殺,呼嘯河南的秦王,在多年的養尊處優之後,小肚腩已經鼓起了,整個人的身體也沒有以前壯實了。

一切的一切都表明,如今的大唐,已經處在一種新老交替的時代。

李治入主東宮之後,表現得還不錯,每天循規蹈矩,處理起政事來也是有模有樣的。這讓李世民和眾大臣頗感欣慰。

張允文也在東宮裡邊掛了個正三品的太子賓客的職位,但每日只是去應個卯,很少管李治的具體事情。饒是如此,這李治還是經常拉著張允文,同他談論這入主東宮之後遇到的事情,帶著絲絲興奮和惘然。

張允文知道,這李治從一個不受人重視的皇子成為這個龐大帝國未來的統治者,其中的心理轉變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實現的。

發生在初夏的那一場奪嫡之爭,最終還是以李治的勝出而告終。這恐怕是李承乾、李泰想象不到的吧!原本二人一直以對方作為對手,為打擊對手,無所不用其極熟料最後,卻被李治撿了個便宜,這倒還真是應和了老子的那句話:“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李泰被解除了雍州牧、相州都督、左武侯大將軍三個職位,就連爵位也降成了東萊郡王。其帳下諸客,除了杜楚客等人之外,餘者皆遷嶺南。

至於李承乾,這位前太子被遷謫去了黔中,以庶人的身份。

隨著這兩人的離開,原本的東宮勢力和魏王府勢力也漸漸消散了。依附於二人的官員貶的貶,外放的外放,一些年紀大的官員自己上表乞骸骨。

而這些人空出來的位置,很多留給了李治。不久之後,想必李治會提拔上來一批自己的人吧!

待京師之中漸漸平靜的時候,張允文卻是受到了一份關於高句麗的情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