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丞相解釋?”
“如此說來,此當諸葛亮之反間之計!丞相自會明白。”程昱得知如此事情,一面勸慰夏侯淵,一面暗自撫平自己內心的擔憂之意。
回頭看了看張昭的那位隨從,他言道:“既然如此,此番某再回吳郡當可談妥與東吳結盟之事!妙才兄,某以為張苞中意令媛,當不會虧待其姐弟二人!汝不必過多掛念!”
夏侯淵搖頭不語。
程昱遂以結盟之事為由,起身告辭。
返回客棧,程昱便與張昭啟程趕往吳郡。一路上,張昭聽聞從人所講,竟然忍不住笑了起來,言道:“沒想到,那張飛之子竟然如此厲害!亦是沒想到夏侯之女竟然甘願從其!”
當張昭將此事的來龍去脈向吳王孫策和大都督周瑜等人如實一講,周瑜便向吳王進言:“主公,屬下以為此乃諸葛亮之反間之計也!張飛之子或許搶得夏侯妙才之女,徐庶所為不過是一障眼法而已!暫與曹公簽署聯盟,亦有百利於我吳國,而無一害也!”
孫策亦是如此以為,遂看向其弟孫權,問道:“仲謀,汝以為何?”
“公瑾所言極是。兄長當果斷行之。”孫權進言道。
孫策遂使孫權、張昭待盟書與程昱通往北齊。
待孫權、張昭二人同程昱趕到齊國信都,曹操帶病在側廳相見,並與二人簽署了盟約。自從吳、齊二國皆為同盟,共同抗漢。
漢帝洪武聞之,遂於朝會之上問事:“諸卿,今齊、吳二國皆為聯盟,我朝當如何以對?”
左丞相諸葛亮出班奏道:“啟稟陛下,臣以為當今之計首要是先為虎賁中郎將張苞與齊國徵西將軍夏侯淵之女夏侯氏成親。至於齊、吳二國結盟,亦不過狐狼之交,難以長久也!”
看來諸葛亮這些年勝仗連連,亦是養成了驕躁之心,言語之中頗為自大。
不過,其所言及張苞婚事,確實是洪武帝的一番心事。故,洪武帝使右光祿卿fa正為其操辦此事,甚至遣使再往壺關宴請夏侯淵父子赴宴。
夏侯淵欲斬殺來使。送信使者言道:“將軍威名遠揚,今日竟然斬殺小人以洩私憤。小人以為將軍此舉有三不該!”
“何為三不該?”夏侯淵問道。
“於私,某乃令媛之所使也,汝殺之,為親不該;於公,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汝殺之,為理不該;於心,將軍勢大,某一介草民,汝殺之,為天下恥笑,為情不該也。”使者不卑不亢的說道。
“汝一小吏竟然有如此見地!”夏侯淵聞言頗為驚奇。
“此乃我朝左丞相諸葛孔明遣小人前來,小人怕死不敢接令。丞相遂告知小人如此謂之將軍,將軍定然放小人一條生路。”使者對夏侯淵講到。
“孔明!孔明!果然神人也!深知某之性情,也罷!老夫雖氣惱張黑炭那廝之子,豈能連累你一介使者乎?汝去吧!”夏侯淵哈哈大笑,遂使人放了來使。
使者如期返回了長安都城覆命。
諸葛亮為張苞推算了良辰吉日,大漢朝天子洪武皇帝、太上皇劉騫和諸位王爺紛紛向襄王張飛祝賀,張苞如願以償的娶到了一見鍾情的妻子夏侯氏。而夏侯氏的孃家只有一個弟弟在場。夏侯霸此時被夏侯氏所勸,留於襄王府,護衛姐姐夏侯氏。等到日後,夏侯淵移兵受徐州與陸遜交戰,夏侯霸隻身救父,那是後話。
漢朝陳大軍於東線,使得齊、吳二國皆遣大將統兵守護於兩國邊境,,嚴防漢軍攻打。洪武皇帝一心想光復漢朝,但是其所受教育思想,乃是量力而為,切不可行無用之兵!因此,在沒有切實的時機,或者國庫不是充裕到了一定程度,他便只是遣邊防軍不時騷擾一下敵軍邊境之城,討陣數日,勝負不論,便返回以作休養。如此一來,交州軍馬大都督張任竟然攻下了始興城,將交州大軍分別佈施到了零陵、桂陽、始興三城。
使得吳**民大都督周瑜不得不遣大軍往衡陽等地駐守,吳軍新生將領陸遜統兵前往始興,欲奪回城池。
哪知漢軍交州軍馬副都督許洋,陳軍城外,一番交戰連連斬殺了陸遜麾下大將五六員,隨後於城中拒不出戰。
半月之後,許洋又遣麾下騎兵截擊了陸遜的運糧隊;張任使麾下驍騎將軍周永統兵萬餘與許洋合擊,擊潰了陸遜之兵。
陸遜兵敗,周瑜才使大軍駐守延平一帶。
三國之間,遂處於一種休養生息之狀。
然而,世間似乎沒有一刻平靜之時。三國交戰告一段落,可是齊國後院又起大火。
洪